[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镜下纤维环缝合的筋膜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35885.9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67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潘浩;高文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0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孙乔乔 |
地址: | 3100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镜下 纤维 缝合 筋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镜下纤维环缝合的筋膜管,包括头部以及与头部下方连接的杆体,所述头部和杆体的中部贯穿形成通孔;在所述头部的侧壁上形成让位槽。本申请的筋膜管为内镜下操作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操作空间,在筋膜管保护下进行引线、打结时,线结可在光滑的管内进行,不会出现线结跟软组织或筋膜卡顿的情况。本申请筋膜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临床使用效果好,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内镜下纤维环缝合的筋膜管。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因是椎间盘的纤维环以及髓核退变,纤维环变性变薄、脆性增加,髓核在外力的作用下突出而压迫神经根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腰疼,腿疼,感觉障碍。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髓核摘除术,此方法解除了髓核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但是手术在椎间盘的纤维环上留下一个破裂口,此破裂口始终无法手术修复,从而导致椎间盘内残留的髓核容易再次从破裂口脱出来继续压迫神经根,造成患者症状复发,国际通用的统计资料显示复发率平均在10-15%,这是骨科界100多年唯一留下的一个技术缺憾。
动物实验表明,直接缝合法是最有效的修复纤维环破口的办法。一方面,纤维环缝合后可通过维持盘内静水压延缓椎间盘退变;另一方面,经缝合后裂口闭合的纤维环通过隔绝髓核组织与硬膜及神经根的直接接触,降低炎症介质对神经组织的免疫调控,还能减少纤维环切口周围的纤维瘢痕增生,促进纤维环切口愈合,从而缓解近期腰腿神经症状,减少术后再次突出及感染发生率;除此之外,缝合纤维环还可提高术后髓核“再水化”,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纤维环修复技术一举解决了这一难题。髓核摘除加上纤维环修复术成为了目前治疗LDH患者的最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经过八年来技术不段创新,目前国内已经有逾百家三甲医院将各种脊柱微创术式下的纤维环修复技术应用到临床,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国外与其相近的xclose纤维环缝合技术也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显著效果,但由于异物残留的问题,未能广泛应用。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是通过建立脊柱单侧双通道(一个观察通道,一个操作通道)来进行手术操作。观察通道用于内镜暴露手术视野兼顾灌洗液持续冲洗;操作通道应用脊柱外科常规减压工具进行操作。埃及Soliman2013年首次报道使用该技术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相比于单通道脊柱内镜,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两个经皮通道相互分离,互不干扰,两个通道均无工作套管限制,内镜和手术器械可随意倾斜和移动,操作方便灵活,活动空间大。目前,UBE脊柱内镜下纤维环修复技术已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学习曲线低、器械要求相对简单、能使更多的医院和医生掌握,更利于广大脊柱外科医生普及,从而使更多的LDH患者受益。目前,微创手术内镜下缝合纤维环时,需要经过皮肤穿针引线,然后打结固定。在引线、打结过程中,线结很容易卡顿到筋膜和软组织,进而导致异物残留,增加了手术的操作难度,降低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出了一种用于内镜下纤维环缝合的筋膜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内镜下纤维环缝合的筋膜管,包括头部以及与头部下方连接的杆体,所述头部和杆体的中部贯穿形成通孔;在所述头部的侧壁上形成让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杆体的外径,头部的内径与杆体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的长度大于筋膜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让位槽的宽度与头部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让位槽的槽底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中医院,未经杭州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358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涂胶装置
- 下一篇:薄膜纵向拉伸的拉伸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