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房屋牢固鉴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38787.0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08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洪振宇;舒坚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房屋 牢固 鉴定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房屋安全鉴定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牢固鉴定装置。其包括筒体、用于碰撞混凝土的弹击杆、用于驱动弹击杆滑移的拉簧以及用于记录反弹距离的位移传感器,所述弹击杆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筒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往复滑移于限位槽内,所述弹击杆往复滑移于筒体内,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筒体的内壁以及弹击杆的外壁固定连接,而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筒体与弹击杆上。本申请具有提高房屋牢固鉴定装置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精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房屋安全鉴定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牢固鉴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楼房、大厦等高层建筑也越建越高、越建越多。而为了提高房屋的安全程度,人们对房屋的安全鉴定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对于房屋安全的鉴定参数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房屋位移偏差以及房屋沉降度等,其中,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测试设备主要以混凝土回弹仪为主。
参照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混凝土回弹仪,其主要包括筒体1、弹击杆2、位移传感器3以及拉簧4,其中,弹击杆2往复滑移于筒体1内,拉簧4的两端分别与筒体1的内壁以及弹击杆2的外壁焊接固定;位移传感器3包括显示器5、处理器6、条形光栅7和光电传感器8,显示器5以及光电传感器8均与处理器6电连接,条形光栅7安装于弹击杆2的外壁上,显示器5安装于筒体1的外壁上,而光电传感器8安装于筒体1的内壁,且光电传感器8与条形光栅7相适配并用于检测弹击杆2的反弹高度。
当需要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筒体1放置于待测点,随后拉动弹击杆2至指定位置并松开,弹击杆2便可以以恒定的动能撞击混凝土表面,此时,弹击杆2促使混凝土发生形变并吸收一部分的动能,而另一部分的动能转化为弹击杆2的反弹动能;当弹击杆2反弹至最大距离时,光电传感器8与条形光栅7对该距离进行检测并将数据传送至处理器6,而处理器6最终以回弹值的形式显示于显示器5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上述弹击杆呈圆柱状,所以当弹击杆碰撞到不规则物体并进行反弹时,弹击杆很容易发生自转,而自转以及拉簧抵抗自转而产生的作用力均将消耗一部分的动能,进而导致弹击杆的回弹距离相对减少,存在上述混凝土回弹仪的测量精度较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混凝土回弹仪的测量精度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房屋牢固鉴定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房屋牢固鉴定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牢固鉴定装置,包括筒体、用于碰撞混凝土的弹击杆、用于驱动弹击杆滑移的拉簧以及用于记录反弹距离的位移传感器,所述弹击杆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筒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往复滑移于限位槽内,所述弹击杆往复滑移于筒体内,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筒体的内壁以及弹击杆的外壁固定连接,而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筒体与弹击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击杆与混凝土碰撞并进行反弹时,限位槽的槽壁可以通过限位件对弹性杆进行限位,有效减少弹击杆发生自转的可能性,促使动能尽可能作用于弹性杆的回弹上,间接提高房屋牢固鉴定装置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精度。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于弹击杆的端部的横杆、设置于横杆远离弹击杆的一端的竖杆以及设置于竖杆远离横杆的一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槽开设于筒体的外周面,而所述限位块往复滑移于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槽开设于筒体的外周面,所以当弹击杆与筒体内进行往复滑移时,可以有效减少限位块对拉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房屋牢固鉴定装置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精度。
可选的,所述限位槽靠近横杆的一端设置有定位件,而所述定位件即用于对限位块的移动进行限制,又用于对弹击杆的拉动位置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387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