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科手术一体化洞巾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44739.2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0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明;江燕;郭竞敏;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46/23 | 分类号: | A61B46/2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琳 |
地址: | 43003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科 手术 一体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科手术一体化洞巾,包括开设有眼洞的主洞巾,所述主洞巾由一次性复合无纺布制成;一体化洞巾还包括环形围绕眼洞设置的集液袋和透明手术薄膜;所述集液袋下端面开设有第二洞口,集液袋上端面开设有第一洞口,眼洞、第二洞口、第一洞口由下到上依次叠加设置且洞口依次增大;所述手术薄膜覆盖在第二洞口上部,在患者眼部形成封闭、无菌的手术视野。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完成手术铺单过程,大大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即使对眼部进行大量冲液时,集液袋也能收集各个方向的液体;主洞巾采用一次性复合无纺布制成,多层结构对微生物阻隔效果更佳;透明手术薄膜可以在患者眼部形成透明、封闭、无菌的手术视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科手术一体化洞巾。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白内障、眼底手术量日益增多,患者多为年龄较大的人群。此类人群术后抵抗力差、受感染风险高,因此手术中无菌屏障的搭建与液体防护尤为重要。同时,简洁、高效的术前准备工作也能为医疗单位节省大量时间,减少环节,提升效率。
洞巾是指开有一个以上孔的手术铺单,经过消毒后在手术期间用来盖在患者身上,以使手术部位有一个宽阔的区域以方便做手术。洞巾可以分隔开患者与手术医生,也能有效地防止患者与手术室设施的交差感染和污染。
现有眼科手术中,铺单方法是采用多块棉质洞巾层层覆盖,遮挡患者头部及全身,在患者眼部形成手术野;因眼科手术时常面临需大量冲液的情况,铺单完成后还需单独粘贴集液袋。该方法存在操作过程十分繁琐、术前准备时间长的缺点。
因棉质洞巾与人体贴合性差,容易留下较大空隙,不能形成封闭的手术视野;同时棉质洞巾存在空隙,无法阻隔微生物的穿透,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很容易渗透棉质洞巾;常规集液袋尺寸固定,不能很好的收集液体,存在漏液和渗液的情况,污染非手术部位,且液体浸湿洞巾后也容易导致防护效果下降,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因此,该方法还存在不能实现无菌防护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眼科手术一体化洞巾,能够实现一次操作即可完成手术铺单过程和手术全程无菌操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眼科手术一体化洞巾,包括主洞巾,所述主洞巾上与患者眼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眼洞,所述主洞巾的上方设置有吸液层,所述吸液层与眼洞对应处设置有第三洞口,所述吸液层通过魔术贴与主洞巾粘接;所述吸液层的上方设置有集液袋,所述集液袋的两侧与主洞巾粘接,上、下端面与眼洞对应处分别设置第一洞口、第二洞口,所述眼洞、第三洞口、第二洞口、第一洞口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三洞口、第二洞口、眼洞的面积相同且小于第一洞口,所述集液袋的内腔中设置有手术薄膜,所述手术薄膜覆盖于第二洞口上,与患者面部接触,在患者眼部区域形成透明、封闭、无菌的手术视野。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术薄膜的四周通过双面胶粘贴在集液袋的内腔底面,中间区域透过第二洞口与患者眼部贴敷。手术薄膜本身具有一定粘性,配合专门针对敏感肌肤设计的双面胶一起使用,能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一体化洞巾发生滑移,从而阻止液体渗入患者体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液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器械袋,两个器械袋的开口相对设置。手术中需要使用的器械、管线或手术中切下的组织等可以直接放入器械袋,不需要额外准备器具,既能让医生操作更加方便、提高手术效率,还能保证主洞巾无菌面的整洁、增加安全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洞口为矩形结构,所述眼洞、第三洞口、第二洞口为椭圆形结构,第一洞口与眼洞、第三洞口、第二洞口的面积比为1∶5~1∶10。椭圆形与眼睛的形状相适应,使洞口与眼部更贴合,减小洞口与眼睛之间的空隙,有利于手术薄膜覆盖患者眼部,形成封闭的手术视野;第一洞口面积较大,有利于集液袋收集各个方向的液体,即使对眼部进行大量冲液时,也不会发生漏液或渗液的情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洞口的边框设置有第一支撑条。第一支撑条可以将洞口支撑起来,使手术中产生的液体更顺畅地流入集液袋中,不会造成漏液和渗液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44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牵引力可自动调节的数据线生产用线材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装的工业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