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道闸杆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54404.9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40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孙龙喜;林健熙;罗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6 | 分类号: | E01F13/06;E01F9/608;E01F9/615;E01F9/658;G01L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荔信航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5247 | 代理人: | 余水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道闸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道闸杆,涉及道闸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安装于闸机上的闸杆本体;发射器,安装于闸机与闸杆的连接处;反射器,安装于闸杆远离闸机的一端上;控制模块,连接于发射器与反射器上;道闸警告器,连接并受控于控制模块上;发射器向控制模块发送是否接收到反射器返回信号以及返回信号是否处于水平,若未接收到返回信号或返回信号不处于水平状态,则控制模块判定闸杆异常;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给道闸警告器启动,以提示工作人员。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监测闸杆回位后是否水平,以判断闸杆是否折弯形变产生异常,并及时给工作人员告警,节省人力成本,以便于及时检修处理,具有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道闸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及汽车数量的日益剧增,对道闸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道闸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闸又称挡车器,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公路收费站、停车场系统管理车辆通道,用于管理车辆的出入。无人化停车场能够智能管控道闸杆的升降,但是道闸杆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车辆误操作或使用寿命等影响,造成道闸异常或者闸杆损坏,使得闸机带动闸杆回位以后,闸杆无法处于水平位置,表面闸杆已经形变异常,此时若继续使用,闸杆存在断裂砸车的风险,因此通常需要定时监测闸杆是否变形。
现有技术中对道闸的检测,通常是人为定时去巡检道闸杆是否变形,以对其进行检修操作。但是人为定时巡检,需要人力成本,并且存在空档期,而空档期间若道闸杆出现异常,继续使用的话会带来安全隐患,十分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道闸杆,能够自动监测闸杆回位后是否水平,以判断闸杆是否折弯形变产生异常,并及时给工作人员告警,节省人力成本,以便于及时检修处理,具有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道闸杆,包括可拆卸安装于闸机转轴上的闸杆本体,还包括:发射器,安装于闸机与闸杆本体的连接处,且所述发射器的发射端对位于闸杆本体靠近闸机的一端,以用于向闸杆本体另一端发送直线信号;反射器,安装于闸杆本体远离闸机的一端上,所述反射器用于接收发射器发射信号并向发射器反馈返回信号;控制模块,连接于发射器与反射器上,用于接收发射器与反射器反馈信号,所述发射器向控制模块发送是否接收到反射器返回信号以及返回信号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若未接收到返回信号或返回信号不处于水平状态,则控制模块判定闸杆本体异常;道闸警告器,连接并受控于控制模块上,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发射器反馈信号判断闸杆本体未处于水平状态时,发送控制信号给道闸警告器,所述道闸警告器启动并提示工作人员。
进一步设置:所述道闸警告器包括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移动终端以及安装于闸机上的警报灯,所述控制模块判断闸杆本体未处于水平状态时,发送警告信号至移动终端,并控制警报灯启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闸机上设置有水平校准台,所述水平校准台设于转轴下方,所述闸机带动闸杆本体复位至水平位置时,所述闸杆本体底部抵触于水平校准台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平校准台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闸杆本体抵触于水平校准台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接触信号,控制所述闸机停止驱动闸杆本体转动,并控制所述发射器向反射器发送信号。
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平校准台上设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平校准平台与闸杆本体之间设有用于将闸杆本体磁吸定位于水平校准平台上的磁吸结构,所述磁吸结构的磁吸力大于缓冲垫的复位弹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发射器设置为激光雷达或者激光传感器,所述反射器配套于激光雷达与激光传感器设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闸杆本体通过螺栓安装闸机的转轴上,所述发射器安装于闸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54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PET薄膜材料的卡基膜结构
- 下一篇:缠绕管用脱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