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引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62433.X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69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远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M39/06;A61M39/22 |
代理公司: | 沈阳友和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4 | 代理人: | 杨群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引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导引鞘结构,包括导引鞘和扩张管,导引鞘包括导引鞘管体、止血阀和三通阀,导引鞘管体的近端连通连接止血阀,止血阀的侧面连通连接三通阀,在导引鞘管体的远端处设有显影环;扩张管包括扩张管管体和扩张管座,扩张管管体的近端固定连接在扩张管座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引鞘结构,通过导引鞘和扩张管的配合,完成短鞘和导引导管的作用,并且方便穿刺介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导引鞘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外周缺血性中风患者,一般进行股动脉穿刺,然后导入股动脉动脉鞘,从而建立治疗通道,该治疗方法为传统治疗方法,股动脉血管较粗,便于医生介入治疗。但是股动脉穿刺的弊端为术后需要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术侧穿刺处沙袋加压包扎8小时,术侧下肢制动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不宜早期活动。患者大小便活动都需要慎之又慎。现阶段有医生提出经桡动脉穿刺,导入导引鞘。术后对桡动脉止血,患者不用在卧病在床。对于轻缺血性患者,可以进行回家观察,提高病床周转,从而能治疗更多的患者。
传统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是在股动脉穿刺,然后放置一个短鞘,保护穿刺点,再穿入导引导管,建立介入治疗通路。在医生使用时,需要插入短鞘,插入导引导管,多了一个步骤。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比,桡动脉血管比股动脉血管小很多。如果还像股动脉介入的方法建立血管内治疗通道,后期可选用的治疗器械少很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引鞘结构,适用与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引鞘结构,包括导引鞘和扩张管,导引鞘包括导引鞘管体、止血阀和三通阀,导引鞘管体的近端连通连接止血阀,止血阀的侧面连通连接三通阀,在导引鞘管体的远端处设有显影环;扩张管包括扩张管管体和扩张管座,扩张管管体的近端固定连接在扩张管座上。
优选地,所述导引鞘管体的管体结构由内向外包括内层管体、中层管体和外层管体,内层管体为PTFE层,中层管体为金属丝层,外层管体为PA层或Pebax层。
进一步优选,所述导引鞘管体由近端向远端硬度逐渐下降。
进一步优选,所述导引鞘管体由近端向远端为直管结构或管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优选,所述扩张管管体由近端向远端管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优选,所述导引鞘全长为70-1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提供一种导引鞘结构,通过导引鞘和扩张管的配合,完成短鞘和导引导管的作用,并且方便穿刺介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引鞘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扩张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引鞘管体远端的一种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远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特远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62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