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71680.6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6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剑 |
主分类号: | E02C1/00 | 分类号: | E02C1/00;E02C1/10;E02F5/28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梁国海 |
地址: | 224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并列 布置 双线 船闸 引航 组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闸引航道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闸道,所述闸道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槽,所述闸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闸门,所述闸道的内底壁设置有闸门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通过设置闸门组件和清淤组件,能够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线盘旋转,从而通过连接绳带动第一闸门开启关闭,以用于调节闸道的水位,在此过程中闸门组件带动清淤组件进行工作,在清淤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刮板对连接槽内部沉积的淤泥进行清洁,并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刮板旋转,从而提高刮板的清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闸引航道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船闸,是指“通航建筑物”的一种,在天然河流由于调节流量、渠化通航以及在运河上因地形条件及水面坡度的限制,具有阶梯形的纵断面形成集中水面落差,所以必须借助船闸使船舶直接通过落差。
现有的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但是,现有的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的缺点:
现有的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用于调节水位的连接槽在使用过程中,淤泥容易堆积在其底部,导致闸门密封效果差甚至堵塞连接槽的情况发生,降低了闸道的水位调节效率,从而降低了船舶的通行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并列布置双线船闸引航道间的组合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闸道,所述闸道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槽,所述闸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闸门,所述闸道的内底壁设置有闸门组件,所述闸道的内壁设置有清淤组件,所述连接槽的内底壁设置有密封组件。
优选的,所述闸门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与闸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且位于连接槽的上方,所述安装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闸门,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座内壁转动连接的线盘,所述线盘的表面设置有连接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闸门组件能够控制水的导入和导出,从而通过连接槽调节第二闸门两侧水位,便于船舶通过闸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闸门的一侧贯穿依次安装座、主体和连接槽并与密封组件相接触,所述第一闸门的另一侧与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在线盘和连接绳的共同作用下,提升或下降第一闸门达到开启关闭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清淤组件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齿条的一侧与第一闸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清淤组件能够对连接槽内部沉积的淤泥进行清洁,并在调节水位的过程中使淤泥在水的流动下冲走,避免淤泥堆积导致连接槽堵塞影响水的流通,从而导致水位调节效率降低,甚至导致第一闸门密封效果下降导致水位调节困难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轮,所述第二锥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主体内壁转动连接的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贯穿主体并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槽的内壁滑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闸门的开启关闭,在齿条、齿轮和第一锥轮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锥轮旋转,即可带动丝杆转动,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刮板移动,能够增加刮板对连接槽内淤泥清洁的面积,同时能够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刮板旋转,提高了刮板的刮取效果,并在刮板的旋转下打散淤泥便于水流冲处连接槽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剑,未经徐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71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