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81352.4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62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德淑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56;B01D29/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水 生态 修复 滤水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包括水池主体,所述水池主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并且水池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并且两个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件转动有滤框A,所述滤框A的左侧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设置有水泥柱A,并且水泥柱A固定于水池主体的底部,所述垫板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固定有拉绳,并且拉绳的右端绕绕有转筒,所述转筒通过安装架转动连接于水池主体侧壁的顶部,并且转筒的一侧设置有把手。该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不仅能将漂浮垃圾,沉积的固体垃圾以及泥沙分开过滤,并且可以较为轻松的对滤水池进行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
背景技术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现今水污染较为严重,山水的生态修复工作尤为重要,而滤水池是山水生态修复工作常用的手段,但是现有的滤水池大都较为简易,虽然能够进行过滤工作,但是不能将漂浮垃圾,沉积的固体垃圾以及泥沙分离,并且过滤下来的垃圾集中在滤水池内部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一种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包括水池主体,所述水池主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并且水池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出水口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并且两个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件转动有滤框A,所述滤框A的左侧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设置有水泥柱A,并且水泥柱A固定于水池主体的底部,所述垫板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固定有拉绳,并且拉绳的右端绕绕有转筒,所述转筒通过安装架转动连接于水池主体侧壁的顶部,并且转筒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水池主体内部的左侧固定有水泥柱B,并且水泥柱B的顶部设置有滤框B。
优选的:所述滤框B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块,并且安装块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水泥柱B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水池主体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栏,并且防护栏的表面设置有防腐涂层。
优选的:所述水池主体右侧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孔,并且排污孔的内侧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水池主体整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水池主体底面呈三十度倾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使用时水流中的漂浮垃圾被滤框A过滤下来,长期使用后漂浮垃圾会存积在滤框A内部,工作人员只需定期通过把手转动转筒,对拉绳进行收卷,从而带动滤框A进行翻转,将滤框A内部的垃圾倾倒至水池的外部即可,该装置可以降低滤框A的清理难度,避免垃圾长期堆积造成滤框A无法使用。
(2)、该山水生态修复用滤水池,通过滤框B的设置,在水流进入滤池内部后泥沙以及密度体积较大的固体拉垃圾会集中在滤框B内部,其中泥沙会被滤框B过滤沉入滤池底部,而其中体积较大固体垃圾则停留滤框B内部,实现了固体垃圾与泥沙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框A和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框A和转筒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德淑,未经赵德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81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财会用报表装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材料生产用节能型废料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