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嵌有导通件的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95942.2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9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峰;谢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辅金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0 | 分类号: | H01R13/10;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有导通件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嵌有导通件的连接件,包括有两个金属材质的导通件,所述导通件具有内接端、外接端,两个导通件的内接端之间形成导电连接以构成导通件组件;所述导通件组件上注塑成型固定有塑胶材质的连接件主体,使得导通件组件埋设于连接件主体内,仅导通件的外接端露于连接件主体的外部。该内嵌有导通件的连接件,通过将两个以上的导通件埋设于连接件内部,两个以上的导通件之间于连接件内部形成电性连接,而导通件的接触端露设于连接件外部,从而实现跨区域的导通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其设计巧妙、节省空间、整体美观、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嵌有导通件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装置朝向轻细化及多功能的趋势发展,其内部电子线路的要求也愈发复杂,为达到上述需求,其内部的导通件也呈现轻细化,而连接器上的元件愈加密集,以满足电子产品多功能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的连接器件中大多采用传统技术:先将鱼眼针、螺母等导通件组装固定于塑胶件中,鱼眼针、螺母等导通件之间彼此分离,然后,在注塑件外部另外增设连接线,并且,将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导通件进行焊接加工等操作。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导通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但是,连接线祼露于外部,其占用空间大、不美观。加之,导通件较为精细,对装配完成的导通件进行连接线的焊接加工操作要求高,生产成本高。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有导通件的连接件,其通过将两个以上的导通件埋设于连接件内部,两个以上的导通件之间于连接件内部形成电性连接,而导通件的接触端露设于连接件外部,从而实现跨区域的导通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其设计巧妙、节省空间、整体美观、生产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内嵌有导通件的连接件,包括有两个金属材质的导通件,所述导通件具有内接端、外接端,两个导通件的内接端之间形成导电连接以构成导通件组件;所述导通件组件上注塑成型固定有塑胶材质的连接件主体,使得导通件组件埋设于连接件主体内,仅导通件的外接端露于连接件主体的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导通件的内接端之间连接有导电件以形成导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导通件均为螺母,所述螺母的外接端为内螺纹孔,所述螺母的内接端为轴向内端面;所述导电件为连接片,两个螺母的轴向内端面一同连接于连接片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片包括有两个圆形片体和一体连接于两个圆形片体之间的连接条,两个圆形片体分别贴设于两个螺母的轴向内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导通件的内接端中,其一内接端设置有延伸部,通过延伸部与另一内接端形成导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导通件中,其一为螺母,另一为鱼眼端子;所述螺母的外接端为内螺纹孔,所述螺母的内接端为轴向内端面;所述鱼眼端子的外接端为鱼眼插针,所述鱼眼端子的内接端设置有L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有横向部和纵向部,所述横向部的一端一体连接于鱼眼插针的内端,所述纵向部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横向部的另一端,所述纵向部的另一端一体连接有环形压片,所述环形压片垫设于内螺纹孔的外端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两个以上的导通件埋设于连接件内部,两个以上的导通件之间于连接件内部形成电性连接,而导通件的连接端露设于连接件外部,从而实现跨区域的导通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其设计巧妙、节省空间、整体美观。
其次是,连接件为绝缘体,而导通件为金属导体。导通件之间形成电性搭接,而后埋设连接件内。与传统技术相比,不再需要设置连接线将两者形成连接,从而减少连接线的后续加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其采用注塑成型使导通件内嵌于连接件,其操作简单、易于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辅金精密组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辅金精密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95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