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出口气流均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96358.9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03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杜君文;吴宗科;申明;邴玉良;辛国利;胡迪;梅晟东;曹民侠;张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石门发电有限公司;中节环立为(武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2 | 分类号: | F23K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领众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0 | 代理人: | 杨建军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常***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口 气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乏气转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出口气流均布装置,包括与乏气风箱连接的乏气风管道,所述乏气风管道包括乏气进口管道,所述乏气进口管道通过弯头与水平联箱连接,所述水平联箱上设置有若干个乏气出口管道,水平联箱从靠近弯头的一端到远离弯头的一端的横截面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创造了等压的条件,可保证联箱中的乏气能够很好地分配至下端的乏气出口管道,从而使各个出口的烟气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均匀化。气流均布效果好,能够持续稳定地适应电厂多种煤种变化性,弥补乏气转移技术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乏气转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出口气流均布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电厂为了拓宽锅炉煤种的适应范围,提高燃煤供应安全,降低燃煤成本,广泛采取贫煤锅炉掺烧烟煤技术。掺烧之后的煤粉挥发分高,容易燃着,若仍采用正常的热风送粉,会降低煤粉的点燃条件,容易发生爆炸,甚至烧坏喷嘴;而采用乏气转移技术则可以降低热风中的含氧量及热风温度,从而延长煤粉的燃着时间,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出口气流均布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口气流均布装置,考虑乏气风箱出来的各路乏气到达各送粉管路的乏气量的均匀性,从而防止因送粉管道中的乏气流量、温度以及含氧量参差不齐导致送粉管路出现爆炸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出口气流均布装置,包括与乏气风箱连接的乏气风管道,所述乏气风管道包括乏气进口管道,所述乏气进口管道通过弯头与水平联箱连接,所述水平联箱上设置有若干个乏气出口管道,且水平联箱从靠近弯头的一端到远离弯头的一端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水平联箱与乏气出口管道连接处采用灰斗状或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灰斗状或漏斗状结构的坡角为0-90度。
优选的,所述弯头的角度为0-180度。
优选的,所述弯头处布置有若干个弧形导流板,所述弧形导流板用于将烟气从乏气进口管道过渡至水平联箱。
优选的,所述乏气风管道的数量为单根或多根,对称安装在乏气风箱上,安装倾角为30-120度。
优选的,所述乏气进口管道、弯头、水平联箱、乏气出口管道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均可采用圆形断面或矩形断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平联箱从弯头近端出口管道至远端出口管道设计为渐缩的形式,创造了等压的条件,可保证联箱中的乏气能够很好地分配至下端的乏气出口管道,从而使各个出口的烟气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均匀化。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弯头处设置弧形导流板,使得烟气可以较好地过渡至出口上方的水平联箱,从而保证水平联箱后续流场中各项流场参数的均匀性。
3、本实用新型的乏气水平联箱下方与出口管道连接处被削成灰斗状,可防止水平联箱中出现积灰。
4、该装置结构简单,气流均布效果好,能够持续稳定地适应电厂多种煤种变化性,弥补乏气转移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乏气进口管道;2、弯头;3、水平联箱;4、乏气出口管道;5、乏气风箱;6、弧形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石门发电有限公司;中节环立为(武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安石门发电有限公司;中节环立为(武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963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气瓶运输存储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维超导石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