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15853.X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00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兰翔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86 | 分类号: | D01H5/86 |
代理公司: | 无锡智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2 | 代理人: | 刘咏华 |
地址: | 21417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吸附 纱线 牵伸 胶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包括胶圈本体,在沿着所述胶圈本体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三排通孔,包括第一排通孔、第二排通孔和第三排通孔;所述第二排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胶圈本体的圆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排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排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排通孔的另一侧,且所述三排通孔的中心线平行;所述三排通孔均包括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若干个长形孔和若干个圆形孔组成。本实用新型对绒毛的吸附效果明显,大大减小炸毛现象,纱线强度高,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圈,具体是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在加捻纱线时,纱线的表面会出现绒毛,绒毛越多,织成的布料越容易起球。因此,需要将纱线表面的绒毛处理掉或者加捻进纱线的股线中,而在加捻进股线这种方式中,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利用胶圈配合负压板,在胶圈上开设一排孔,将绒毛吸附在孔的周围。这种方式在使用时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孔在纱线的正下方,两侧的绒毛的吸附效果不明显,加捻后的纱线仍旧有炸毛现象;孔是固定形状的,对多种规格的纱线来说,并不能做到大范围的通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本实用新型对绒毛的吸附效果明显,大大减小炸毛现象,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负压吸附的纱线牵伸胶圈,包括胶圈本体,在沿着所述胶圈本体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三排通孔,包括第一排通孔、第二排通孔和第三排通孔;所述第二排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胶圈本体的圆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排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排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排通孔的另一侧,且所述三排通孔的中心线平行;
所述三排通孔均包括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若干个长形孔和若干个圆形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通孔包括若干组A型通孔,所述A型通孔由2个所述长形孔和1个所述圆形孔组成,且2个所述长形孔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通孔包括若干组B型通孔,所述B型通孔由2个所述圆形孔和1个所述长形孔组成,且2个所述圆形孔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通孔包括若干组C型通孔,所述C型通孔由2个所述长形孔和1个所述圆形孔组成,且2个所述长形孔相邻。
进一步地,在所述胶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A型通孔、所述B型通孔和所述C型通孔形成第一列E、第二列F、第三列G,所述第一列E和所述第二列F均为两端是所述长形孔、中间是所述圆形孔的排列顺序,所述第三列G为两端是所述圆形孔、中间是所述长形孔的排列顺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列E、所述第二列F和所述第三列G上的通孔均在各自列上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长形孔采用椭圆形孔或者腰型孔,所述长形孔的长度L1为2.2mm,宽度L2为0.96mm。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孔的半径R为0.4mm。
进一步地,同一排的相邻两个通孔中心之间的间距L4为2.2mm。
进一步地,相邻两排通孔中心线之间的间距L5为2.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胶圈上设置三排通孔,能够将下部的绒毛、两侧的绒毛都吸附在相应的通孔中,大大减小炸毛现象,将绒毛大部分加捻进纱线中,增加纱线的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三排通孔的规格各不相同,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纱线,适用性范围大,不需要经常更换不同规格的胶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胶圈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兰翔胶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兰翔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15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位消除机构
- 下一篇:一种涂料生产用的高效分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