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定向钻穿越专用回拖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16226.8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15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牛清垒;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河南油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6 | 分类号: | F16L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高树娟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定向 穿越 专用 回拖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定向钻穿越专用回拖架,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滚动连接有多组第一滚球,所述支撑架的两侧皆转动连接有挡架,所述支撑架两侧的两端皆设置有对接块,所述底架顶部的两侧皆转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当需要针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回拖时,先将待回拖的管道放置于支撑架的顶部,然后在电力作用下,延长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长度,从而使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延长,并推动弧形板以销轴为基点移动至待回拖管道的两侧,可对两组弧形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使该种回拖架可针对不同直径的管道回拖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定向钻穿越专用回拖架。
背景技术
现有管道定向钻穿越用回拖架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各异,但大都具有构造复杂、摩擦系数较大、可靠性差、故障多和维护困难等缺陷,因此,设计出一种摩擦系数小、可靠性好、易安装和维护的管道定向钻穿越用回拖架是管道定向钻设计施工人员的追求目标,它对定向钻管道回拖过程中减小回拖力、避免管道防腐层划伤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一种管道定向钻穿越用回拖架(具体参阅专利号:CN201420329635.1),包括轴、轴承、托辊、聚氨酯弹性体、挡板、侧立板、外立板、连接角钢、底板、连接螺栓和外端板,所述轴安装在所述轴承上,所述托辊套装在所述轴承上,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缠绕在所述托辊外表面,所述挡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轴承的两端;所述外端板位于所述挡板的外侧,且安装在所述轴的两端;所述外立板与所述外端板连接,且通过所述连接角钢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立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通过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外立板连接。
然而现有的回拖架的两侧支撑角度不易调节,从而使该种回拖架所针对的管道直径有限,无法针对不同直径的管道回拖使用,从而降低了使用范围,且现有的回拖架在针对管道使用时,回托架与管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容易使管道在回拖架的内部晃动,晃动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道回拖的难度,降低了管道回拖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定向钻穿越专用回拖架,以解决现有的回拖架的两侧支撑角度不易调节,从而使该种回拖架所针对的管道直径有限,无法针对不同直径的管道回拖使用,从而降低了使用范围,且现有的回拖架在针对管道使用时,回托架与管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容易使管道在回拖架的内部晃动,晃动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道回拖的难度,降低了管道回拖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定向钻穿越专用回拖架,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滚动连接有多组第一滚球,所述支撑架的两侧皆转动连接有挡架,所述支撑架两侧的两端皆设置有对接块,所述底架顶部的两侧皆转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针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回拖时,先将待回拖的管道放置于支撑架的顶部,然后在电力作用下,延长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长度,从而使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延长,并推动弧形板以销轴为基点移动至待回拖管道的两侧,可对两组弧形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使该种回拖架可针对不同直径的管道回拖使用,从而提高了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架皆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侧皆均匀滚动连接有多组第二滚球,所述弧形板底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对待回拖管道的外侧进行支撑,由于两组弧形板可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倾斜,使两组弧形板可带动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皆与管道外壁接触,从而增加了回托架与管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与管道之间的接触较为分散,从而使管道在回拖架内部的晃动幅度更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道回拖的难度,提高了管道回拖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河南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河南油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16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