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R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18267.0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5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付冬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r 眼镜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AR眼镜。眼镜包括镜框和安装在镜框上的波导镜片,镜框上对应波导镜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镜腿组件,包括镜腿主体、光机模组和主板模组,主板模组设于镜腿主体内,光机模组包括光机主体和与光机主体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光机主体与镜腿主体的远离自由端的连接端连接;镜腿组件和镜框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使镜腿组件能在折叠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打开位置时,主板模组能控制光机主体将图像光束投射至波导镜片。本申请实施例将光机模组与镜框解耦,光机模组独立设置并作为镜腿的一部分,方便进行拆卸,降低了维护成本,并且减小了眼镜体积,能够实现折叠功能,同时能够减少材料用量,使得整机体积和重量降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AR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R眼镜。
背景技术
随着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的发展,AR产品作为一种实用性强、经济适用的虚拟现实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AR设备通常为可佩戴在人体头部的头戴式设备,如AR智能眼镜,属于眼镜+摄像头+微处理器+微型投影设备的结合体,可以将虚拟数据叠加到由摄像头采集到的实时图像中,并通过微型投影设备在人体眼球前进行画面展示,从而实现多种应用功能。
为提高用户的体验,AR眼镜的光机模组(即一种显示与光学系统集成在一起的投影设备)逐渐小型化,并作为配件使用。但现有的AR智能眼镜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现有AR眼镜采用光机模组与镜框一体设计的方案,即光机模组与镜框耦合,这样不方便拆卸,维护成本较高,并且光机模组设置在镜框处,使得整机眼镜厚重、体积较大,此时若设置铰链结构会进一步增大体积,若不设置铰链结构,AR眼镜无法像普通眼镜一样实现折叠收纳。另外,光机模组独立组装后再装配至镜框,由于光机模组的壳件与镜框壳件重叠设置,导致材料用量大,整机体积和重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AR眼镜,光机模组与镜框解耦,光机模组独立设置并作为镜腿的一部分,方便进行拆卸,降低了维护成本,并且减小了眼镜体积,能够实现折叠功能,同时能够减少材料用量,使得整机体积和重量降低。
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AR眼镜,所述AR眼镜包括:镜框和至少一个波导镜片,所述至少一个波导镜片安装在所述镜框上,且所述镜框上对应所述波导镜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至少一个镜腿组件,包括镜腿主体、光机模组和主板模组,所述主板模组设置在所述镜腿主体内,所述光机模组包括光机主体和与所述光机主体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光机主体与所述镜腿主体的远离自由端的连接端连接;其中,所述镜腿组件和所述镜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使得所述镜腿组件能够在折叠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且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主板模组能够控制所述光机主体将对应的图像光束投射至所述波导镜片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AR眼镜,通过将光机模组设置在镜腿处,将光机模组与镜框解耦,光机模组独立设置并作为镜腿的一部分,这样方便进行拆卸,降低了维护成本,并且减小了眼镜体积,能够实现折叠功能,同时光机模组的壳体与镜腿壳体基本不会重叠设置,即光机模组的壳体可作为镜腿的一部分,从而减少了材料用量,有助于降低整机体积和重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机主体包括:主壳体,其两端敞开,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镜腿主体的连接端与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显示屏,与所述镜腿主体的连接端连接且位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主板模组能够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透镜模组,设置所述主壳体内,用于对所述显示屏发射的图像光束进行校准,并使校准后的图像光束从所述主壳体的第二端投射至所述波导镜片。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主板模组可控制显示屏显示图像,接着,显示屏发射的图像光束可通过透镜模组进行校准,然后,校准后的图像光束可从主壳体的第二端投射至波导镜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壳体一体成型。这样使得第二连接部与主壳体的连接强度较高,并且简化了装配步骤,有助于提升装配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18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桥梁拦截系统的自适应浮筒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吨袋生产用基带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