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筒式茶叶烘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30995.3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5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道;周庆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延年井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L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2 | 代理人: | 郑娴雅 |
地址: | 352000 福建省宁德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筒 茶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滚筒式茶叶烘炒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烘炒腔,所述烘炒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蛟龙,所述搅拌蛟龙的上下均设置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刮板,所述箱体的内部靠近烘炒腔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电热管,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导风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烘炒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蛟龙,便于电机带动搅拌蛟龙转动,使得对内部的茶叶进行搅拌,提高烘干效率,同时搅拌蛟龙的上下均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刮板,便于搅拌蛟龙在搅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内部的茶叶均匀的散开,避免茶叶粘连在一起,使得茶叶的翻炒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滚筒式茶叶烘炒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统饮品,其保持了鲜绿的色泽和天然有益健康的成分,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茶叶的加工需要经过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等多个重要步骤才能完成,茶叶炒干是通过高温蒸发鲜茶叶中的水分,使得茶叶变软,便于理条、整形或揉捻,同时将鲜茶叶中的青涩味散发出去,因此常常需要用到烘炒装置。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滚筒式茶叶炒制机(授权公告号CN107581293A),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通过所述电热管加热,可以防止加热过度,再通过所述炒制桶的翻动,有效的防止茶叶同一地方长时间加热而造成的焦糊,在通过所述炒制装置可以使得炒制的茶叶更加均匀,大大提高茶叶的炒制质量,但是其搅拌效率较弱,翻炒不够均匀,并且对茶叶的烘炒质量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式茶叶烘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滚筒式茶叶烘炒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烘炒腔,所述烘炒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蛟龙,所述搅拌蛟龙的上下均设置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刮板,所述箱体的内部靠近烘炒腔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电热管,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底端设置有烘干风箱,所述导风管上设置有输送泵,所述烘炒腔内部上方的一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烘炒腔内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紫外线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温控开关,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箱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透气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一侧靠近搅拌蛟龙设置有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隔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烘炒腔,烘炒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蛟龙,便于工作人员将茶叶从进料口导入烘炒腔的内部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蛟龙转动,使得对内部的茶叶进行搅拌,增加烘炒效率,有效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茶叶能够与内部的热气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同时搅拌蛟龙的上下均设置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刮板,便于搅拌蛟龙在搅拌的过程中同时带动连接杆和刮板转动,能够有效的将内部的茶叶均匀的散开,避免茶叶粘连在一起,同时使得茶叶的翻炒更加均匀,不容易炒焦,保证了茶叶烘炒的质量,更利于工作人员使用,通过在箱体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支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便于对上方的箱体进行支撑,同时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板,能够提高箱体在搅拌时的稳定性,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并且能够减少箱体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延年井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延年井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30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