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钻换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32718.6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7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钱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地晨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4 | 分类号: | E21B19/14;E21B19/10 |
代理公司: | 盐城创佳智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6 | 代理人: | 蔡春儒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钻换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钻换杆装置,固定设置于钻机一侧,包括:安装座,其侧面与钻机固定连接;摆动臂,水平转动设置于安装座,所述摆动臂在第一回转驱动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夹持臂,转动设置于摆动臂,所述夹持臂在第二回转驱动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摆动臂与夹持臂各自转动的轴线之间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旋钻换杆装置,由油缸驱动筒形抓手对螺旋钻杆进行夹紧与抓取;同时,通过两自由度回转臂带动抓手进行空间姿态变换,实现钻杆在钻杆库与动力头之间的转移。采用本装置能够节约人力、提高建井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钻换杆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取样钻机建立监测井时需要使用螺旋钻杆钻井,一口监测井通常需要接续5-10根螺旋钻杆,接续工作主要由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风险高。需要两个人进行搬运,另外一人操作设备进行对孔,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此外装卸钻杆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钻换杆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钻换杆装置,固定设置于钻机一侧,包括:
安装座,其侧面与钻机固定连接;
摆动臂,水平转动设置于安装座,所述摆动臂在第一回转驱动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
夹持臂,转动设置于摆动臂,所述夹持臂在第二回转驱动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摆动臂与夹持臂各自转动的轴线之间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夹持臂包括:
夹持臂主体,一端与所述摆动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筒形固定抓手,固定设置于所述夹持臂主体的自由端;
筒形活动抓手,转动设置于所述夹持臂主体的自由端,所述筒形活动抓手与筒形固定抓手配合抓取钻杆;
夹紧油缸,一端与夹持臂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筒形活动抓手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筒形活动抓手的张合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摆动臂呈T型结构,其分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用于与所述第一回转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臂用于与所述夹持臂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夹持臂主体由两个平行而设的力板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安装座与钻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拾取/下放钻杆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拆卸钻杆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各构件为:
1、安装座,
2、摆动臂,21、第一支臂,22、第二支臂,
3、第一回转驱动,
4、夹持臂,41、夹持臂主体,42、筒形固定抓手,43、筒形活动抓手,44、夹紧油缸,
5、第二回转驱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地晨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地晨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32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