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检测的内径和壁厚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59277.9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49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凌云;何勇;谷明非;黄田;杨学光;杨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术有云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G01B1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钟显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核燃料 元件 包壳管 检测 内径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检测的内径和壁厚测量装置,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内径壁厚检测机构,以及设置于两个内径壁厚检测机构之间的用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搬移的检测过渡机构,其中,两个内径壁厚检测机构分别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的两端进行内径和壁厚的测量。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内径壁厚检测机构分别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两端进行内径和壁厚的测量,并利用检测过渡机构顶推核燃料元件包壳管实现包壳管的搬移过渡,实现了包壳管参数自动化检测操作,有效提高了包壳管内径和壁厚参数的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壳管检测设备,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用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检测的内径和壁厚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核燃料元件包壳管的检测包括对包壳管长度、外径、内径、壁厚、内壁缺陷检测等方面,目前检测时缺乏有效的自动化手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例如内径和壁厚检测中,只是将包壳管置于检测平台上,在包壳管端部使用视觉测量仪器或直径测量仪器进行检测,操作较为繁琐,检测结果不够准确,检测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现有工业化生产需要,因此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高效准确并能满足工业化检测要求的用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检测的内径和壁厚测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检测的内径和壁厚测量装置,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内径壁厚检测机构,以及设置于两个内径壁厚检测机构之间的用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搬移的检测过渡机构,其中,两个内径壁厚检测机构分别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的两端进行内径和壁厚的测量;
所述内径壁厚检测机构包括呈长条状的底架,通过电机安装板安置于底架一端的传送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传送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传送驱动轴,多个间隔设置于底架上并与传送驱动轴传动连接的支撑导轮传送组件,设置于底架另一端的传送夹持机构和用于感应核燃料元件包壳管传送位置的光电开关,以及靠近光电开关所在底架一端设置的用于测量核燃料元件包壳管内径和壁厚的光谱共聚焦组件,其中,所述传送驱动轴穿过支撑导轮传送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导轮传送组件包括与底架连接的支撑基体,套置于传送驱动轴上并穿过支撑基体设置的传动轴套,套置于传送轴套上并位于支撑基体内的主螺旋齿轮,在传动轴套上方横向与之垂直设置的传动从动轴,套置于传动从动轴上并在支撑基体内与主螺旋齿轮啮合的从螺旋齿轮,以及在支撑基体外与传动从动轴端部套接的支撑导轮。
具体地,所述支撑导轮采用V型轮,且其上的V槽用于支撑核燃料元件包壳管。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夹持机构包括与底座连接的气缸固定支架,安置于气缸固定支架上的沿核燃料元件包壳管轴向走向的无杆气缸,横置固定于无杆气缸的活动端上的气爪安装板,安置于气爪安装板上的平行气爪,以及分别设置于平行气爪的两个活动端上且相互匹配用于夹持核燃料元件包壳管的平行爪手,其中所述平行爪手由PE材料制成。
具体地,两个所述平行爪手正对的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卡住包壳管的V槽,且一个平行爪手上的V槽配置为卡块,另一个平行爪手上的V槽配置为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光谱共聚焦组件包括检测安装支架,安置于检测安装支架上且轴向与核燃料元件包壳管轴向同向的中空旋转平台,安置于检测安装支架上并与中空旋转平台传动连接的检测伺服电机,安置于中空旋转平台的活动端上的检测调节组件,安置于检测安装支架上的光谱共聚焦主机,以及与光谱共聚焦主机电连接的由中空旋转平台中心中空处穿出并安置于检测调节组件上的光谱共聚焦探头,其中,所述光谱共聚焦探头配置为并排齐平的两个,测量时核燃料元件包壳管端部套置于一个光谱共聚焦探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调节组件包括安置于中空旋转平台的活动端上的检测调节直线模组,安置于检测调节直线模组的活动端上的调节滑台,以及安置于调节滑台上的用于安置光谱共聚焦探头的探头安装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术有云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术有云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592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痕防走光抹胸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阴超穿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