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70262.2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78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游利军;郭平;王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F16C33/58;F16C33/40;F16C33/66;F16C33/44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接触 球轴承 | ||
本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属于滚动轴承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用常规角接触球轴承代替主减轴承存在承载能力无法满足承载要求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外圈、内圈、第一钢球列、第二钢球列、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构成;所述外圈设有呈串联阶梯型分布的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二外圈沟道,内圈设有呈串联阶梯型分布的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所述第一钢球列和第一保持架位于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一内圈沟道构成的沟道中,第二钢球列和第二保持架位于第二外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的构成的沟道中。本实用新型具有满足主减部位联合载荷承载要求和满足差速器轴对挠度等柔性性能要求的特点,主要用于汽车主减部位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滚动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用于汽车主锥和差速器部位。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主锥和差速器部位的轴承,不仅需要承受径向力,还需要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因此主要选用能承受较大联合载荷的圆锥轴承。如图1所示,主锥内轴承1-03、主锥外轴承1-02、差速器左轴承1-06和差速器右轴承1-04分别位于主锥1-01内、外和差速器1-05左右两边,又称作主减轴承。
市场上存在的常规主减用圆锥滚子轴承,如图2所示。圆锥滚子轴承主要由外圈2-01、内圈2-02、滚子2-04和保持架2-07等结构组成,其中,内圈2-02与滚子2-04之间的运动,除去在滚道接触位置的滚动,还存在内圈挡边与滚子球基面之间的滑动。
圆锥滚子轴承在使用过程中,除去滚道间滚动摩擦,还会产生滑动摩擦,因此工作中,摩擦力矩相对比较大,另外圆锥滚子轴承振动值相对也比较大,这些无法满足目前新能源市场上高效率、低噪音等性能需求。
差速器部位轴承,因轴承间距比较大,工作过程中,差速轴挠度比较大,圆锥轴承本身刚度大,抗挠度柔性性能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早期剥落等质量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增加套圈和滚子凸度解决该问题,增加了加工成本。
主锥用轴承,在工作过程中,润滑方式为主锥齿轮飞溅润滑,因主锥外轴承距离主锥齿轮较远,使用中,轴承会发生润滑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温度较低,油粘度较差的情况,容易发生烧蚀等质量问题。
虽然常规的角接触球轴承,能部分解决上述问题,如提高传动效率,减小振动值,提升抗挠度性能,但使用在该部位,承载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承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主减部位圆锥轴承的不足之处,发明一种新结构的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改变主减部位轴承类型,滚子2-04改成球,接触方式由线接触改成点接触,可消除原结构圆锥轴承较大的滑动摩擦。新结构轴承有效降低了摩擦损失,提高了产品传动效率,降低了噪音,提升柔性性能。通过套圈油槽设计,可实现润滑油局部循环,避免主锥外轴承润滑不足等质量问题。新结构为双列角接触结构,既能承受径向载荷,还能承受轴向载荷,能满足该部位大的联合载荷承载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列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用于主减轴承,其特征在于:由外圈、内圈、第一钢球列、第二钢球列、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构成;所述外圈设有呈串联阶梯型分布的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二外圈沟道,内圈设有呈串联阶梯型分布的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所述第一钢球列和第一保持架位于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一内圈沟道构成的沟道中,第二钢球列和第二保持架位于第二外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的构成的沟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外圈沟道、第二外圈沟道、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均为角接触球沟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一内圈沟道的沟道接触角与第二外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的沟道接触角大小相同或者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外圈沟道和第二外圈沟道之间的外圈上设有外圈油槽;所述第一内圈沟道和第二内圈沟道之间的内圈上设有内圈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702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闭开尾拉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吸模块化格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