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铃壳体及电铃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88795.3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53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波;彭俊;夏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高新区天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063 | 分类号: | G10K1/063;G10K1/064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曹宇杰 |
地址: | 6210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铃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铃壳体及电铃,电铃壳体包括铃盖、支架和底板。支架包括方形框架和位于方形框架一侧的护形壳体,方形框架周侧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位于护形壳体外,护形壳体内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通过贯穿槽口相连通;底板设于第二槽体顶部;铃盖设于护形壳体外,用于遮挡护形壳体,铃盖外侧壁的中心处设有铭牌槽,铭牌槽内设有铭牌。设计一款内击式的电铃,不再利用电磁铁的吸力来敲响电铃,简化电铃的内部结构,缩小电铃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铃壳体及电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铃采用外击式,通过电磁铁带动弹片运动,弹片上连接有铃锤,铃锤从外敲击铃罩,从而发出铃响。但是这种结构的电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体积较大;弹片易失效或断裂;长时间使用后,电磁铁的吸力不足,电磁线圈发热严重等问题,需要设计一款新的电铃。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铃壳体及电铃,设计一款内击式的电铃,不再利用电磁铁的吸力来敲响电铃,简化电铃的内部结构,缩小电铃的体积。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电铃壳体,包括铃盖、支架和底板。
支架包括方形框架和位于方形框架一侧的护形壳体,方形框架周侧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位于护形壳体外,护形壳体内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通过贯穿槽口相连通;
底板设于第二槽体顶部;
铃盖设于护形壳体外,用于遮挡护形壳体,铃盖外侧壁的中心处设有铭牌槽,铭牌槽内设有铭牌。
进一步的,第二槽体顶部设有一圈卡槽,底板设于卡槽内,底板通过第一螺钉连接于第二槽体。
进一步的,铭牌槽内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有第二螺钉,铭牌槽、铃盖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于护形壳体。
进一步的,第二槽体的一侧壁设有通孔,通孔外侧对准铃盖内壁设置。
一种电铃,包括马达、打棒、凸轮、弹簧、接线端子及上述所述的电铃壳体,马达通过第三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二槽体,马达外连接凸轮,弹簧一端连接凸轮,另一端连接打棒,打棒设于通孔内,接线端子设于第一槽体内,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与马达连接。
进一步的,通孔内设有滑动套,打棒设于滑动套内,且打棒与滑动套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导线设于贯穿槽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此电铃为内击式,利用电源驱动马达转动,马达通过凸轮驱动弹簧拉伸,弹簧连接打棒做敲击动作,打棒打在铃盖的内边缘而发出声音,此电铃简化了内部结构,缩小了电铃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电铃壳体底部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铃盖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支架内部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的铭牌槽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护形壳体外部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电铃内部结构图;
图7为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铃壳体,包括铃盖1、支架2和底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高新区天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高新区天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88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器可调节的汽车驾车模拟器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绝缘带用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