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闪点试验的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94810.5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49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连露;刘丽洁;赵梅;刘鑫;白林智;夏攀登;邹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25/5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华清 |
地址: | 2501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闪点 试验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闪点试验的取样装置,整体采用圆柱形组件组合连接的圆柱形空心筒状结构,采用双层套接的方式,使内层装置套设于外层装置内,并与外侧装置转动连接;当抽液孔与抽液槽处于重合位置时,可以通过若干抽液孔与针头底端开口同时作业;而当抽液孔与抽液槽处于交错位置时,又可以仅通过针头底端开口作业;进而实现不同的液体试样的取样及混合作业模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闪点试验的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闪点试验中,一次液体试样的用量大概是70ml,通常情况下采用铁桶盛装,并且,采用倒入的方式取样,完全依靠人工操作模式,且现有的试验方法中,并未针对取样过程加以约束或设置相应的取样装置,用以严谨的控制取样流程和取样量,使得闪点试验中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试验过程自动化程度低,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试验效率;
2、取样后的液体试样往往混合不均匀,从而使试验得出的数据不够精确;
3、在往试验杯中倒入液体样本时,经常会发生撒漏现象,造成试验装置或者试验台的侵蚀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便于试验的操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闪点试验的取样装置,通过利用注射器结构的抽取、注入功能,采用双层针头结构,便于闪点试验中液体试样的取样及混合作业。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闪点试验的取样装置,包括:内层装置、外层装置;所述内层装置套设于外层装置内,并与外层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内层装置内设置有芯杆;所述芯杆底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内层装置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使芯杆沿内层装置内侧面上下滑动。
所述内层装置包括:内针筒、内针头;内针头与内针筒均采用圆柱形空心筒状结构,且同轴设置,内针头固定连接于内针筒下端。
所述外层装置包括:外针筒、外针头;外针头与外针筒均采用圆柱形空心筒状结构,且同轴设置,外针头固定连接于外针筒下端。
所述外针筒套设在内针筒外侧,并在外针筒上缘沿径向向内设置第二挡板。
所述内针筒外侧设沿径向向外设置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位于第二挡板下方,与外针筒的第二挡板实现止口配合,限制外针筒沿内针筒的纵向位移,防止外针筒与内针筒脱离或上下移动。
所述外针筒侧壁与内针筒侧壁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结构,实现外针筒与内针筒的转动连接。
所述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推拉杆,所述推拉杆顶端固定连接推拉板。
所述内针头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内针筒底端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针管,所述第一针管采用圆柱空心筒形,上下两端开口,侧壁设置有若干列纵向排列的抽液孔。
所述外针头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之间的夹层内,并与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使外针头与内针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针管,所述第二针管侧壁采用圆柱空心筒形,套设在第一针管外,上下两端开口,侧壁设置有若干个纵向长条状抽液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取样装置,整体采用圆柱形组件组合连接的圆柱形空心筒状结构,采用双层套接的方式,使内层装置套设于外层装置内,并与外侧装置转动连接;当抽液孔与抽液槽处于重合位置时,可以通过若干抽液孔与针头底端开口同时作业;而当抽液孔与抽液槽处于交错位置时,又可以仅通过针头底端开口作业;进而实现不同的液体试样的取样及混合作业模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未经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94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孔碎屑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控制的醒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