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99331.2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19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朱伟;胡朝奇;刘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宦晓军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 持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涉及腹腔给药装置领域,包括密封塞和外套,所述密封塞转动连接于外套顶部,所述外套的下部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密封塞下设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和旋转套下连通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对称设有两个窗口,所述套筒内转动连接有储药筒,所述旋转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通储药筒,所述进液管的上端穿出密封塞,所述储药筒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孔,所述储药筒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滤孔,所述滤孔设于扇形孔的下方,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和套筒均设于外套内。本实用新型通过给药模式和换药模式的相互切换达到原位置换固体微囊药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给药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手术后可采取埋置给药的方式进行微囊药物的局部给药,由于微囊药物的基材是一些无法被人体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因此埋置给药需要将固体微囊药物采用可透过药物的包材进行包裹后,埋置于腹腔内,待药物完全释放后再将包材及微囊药物基材一同取出,但这种埋置给药方式通常适用于短期单次给药,在长时间多次给药时,就需要进行药物的置换,需要重复包埋和取出药物的操作,这就对患者的腹腔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多次换药也会造成腹腔感染的风险上升。因此需要一种无须从腹腔取出就能够原位置换固体微囊药物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
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包括密封塞和外套,所述密封塞转动连接于外套顶部,所述外套的下部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密封塞下设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的上端开口于密封塞顶部,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和旋转套下连通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对称设有两个窗口,所述窗口设于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的夹角下方,所述套筒内转动连接有储药筒,所述旋转套内转动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通储药筒,所述进液管的上端穿出密封塞,所述储药筒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孔,所述储药筒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滤孔,所述滤孔设于扇形孔的下方,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和套筒均设于外套内。
优选地,所述进液管的上端口设有接头。
优选地,所述进液管的下端穿入储药筒内,所述进液管的下端口不接触储药筒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的上端开口内设有堵头。
优选地,所述储药筒的底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下端连接于外套的内壁,所述套筒底部与固定柱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套、中空扇形出液管以及套筒的转动,选择性的连通扇形孔和中空扇形出液管开启换药模式或选择性的将套筒上的窗口转动至滤孔部位开启给药模式,通过给药模式和换药模式的相互切换达到原位置换固体微囊药物的目的,无须反复包埋和取出固体微囊药物,减少持续给药对人体的损伤。进液管的下端穿入储药筒内可使液体单向流动,使得冲洗清除微囊药物的效率更高。固定柱可保证转动套筒的同时储药筒不发生位移,防止影响模式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C-C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储药筒和进液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套,11-通孔,2-密封塞,21-堵头,3-进液管,31-接头,4-储药筒,41-滤孔,42-扇形孔,5-固定柱,6-套筒,61-中空扇形出液管,62-旋转套,63-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99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