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机飞轮轴悬臂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99798.7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73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仲君;黄建民;王明柱;苏航;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26 | 分类号: | B30B1/26;B30B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峰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机 飞轮 悬臂 支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压力机领域内的一种压力机飞轮轴悬臂支承结构,包括机身,机身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曲轴,曲轴的一端延伸到机身外侧并套设有传动齿轮,所述机身上对应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的一端向机身外侧延伸并套设有飞轮,机身外侧对应齿轮轴设置有支承套,支承部中心开设有可容齿轮轴插入的轴孔一,轴孔一内壁与齿轮轴外周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传动部轴向开设有传动孔,所述齿轮轴位于传动孔内的轴体外周设置有与传动齿轮相对应的驱动齿,支承套传动部外侧开设有缺口,传动齿轮穿过传动部的缺口与齿轮轴的驱动齿相啮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齿轮轴外周增加支承套,使得飞轮离支承套间距较小,提高飞轮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机飞轮轴悬臂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压力机的曲轴驱动结构主要包括曲轴,曲轴上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安装在齿轮轴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齿轮轴端部安装有飞轮;工作时,飞轮提供动力,通过驱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转动,曲轴获得动力。
传统压力机的曲轴驱动结构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飞轮通过安装在齿轮轴上,飞轮的主要作用为储存能量,所以飞轮本身有一定的质量且具有较高的速度,飞轮的重力和高速旋转对齿轮轴的刚性有较高的要求,飞轮安装在齿轮轴端部,飞轮与齿轮轴在机身上的支撑点的距离较远,导致飞轮和伸到机身外的齿轮轴形成悬臂结构,为了保证齿轮轴的强度,只有加粗齿轮轴,造成材料的浪费;并且飞轮悬臂结构的稳定性不够好,悬臂伸出距离较长,工作时会对机床产生较大的振动,对机床运行的精度产生影响,降低产品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机飞轮轴悬臂支承结构,通过在齿轮轴外周增加支承套,使得飞轮离支承套间距较小,提高飞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力机飞轮轴悬臂支承结构,包括机身,机身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曲轴,曲轴的一端延伸到机身外侧并套设有传动齿轮,所述机身上对应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的一端向机身外侧延伸并套设有飞轮,所述机身外侧对应齿轮轴设置有支承套,支承套套装在齿轮轴外周,支承套包括同轴的支承部和传动部,支承部中心开设有可容齿轮轴插入的轴孔一,轴孔一内壁与齿轮轴外周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传动部轴向开设有传动孔,所述齿轮轴位于传动孔内的轴体外周设置有与传动齿轮相对应的驱动齿,驱动齿外周与传动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支承套传动部外侧开设有缺口,传动齿轮穿过传动部的缺口与齿轮轴的驱动齿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齿轮轴外周增加支承套,齿轮轴转动支撑在支承套上,飞轮安装在齿轮轴上,使得飞轮离支承套间距较小,提高飞轮的稳定性;避免齿轮轴向外伸出过长的距离导致飞轮形成悬臂结构;工作时,飞轮带动齿轮轴转动,安装在支承套内部的齿轮轴驱动齿与传动齿轮啮合,在支承套侧面开设缺口,确保不与传动齿轮干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飞轮的稳定性,避免加粗齿轮轴造成材料的浪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承套与齿轮轴的轴线相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身内侧对应齿轮轴设置有支承座,支承座中心开设有可容齿轮轴插入的轴孔二,轴孔二内壁与齿轮轴外周之间设置有轴承,支承座端面设置有压盖一。支承座可以提高对齿轮轴的支撑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承套支承部的轴孔一内壁对应轴承设置有定位内台阶,支承套的外周设置有安装法兰,机身侧面开设有可容支承部插入的安装槽,安装法兰通过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紧固件与机身相固定连接,支承套传动部端面设置有压盖二。通过定位内台阶对轴承定位,支承套通过安装法兰与机身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孔一内的轴承与传动孔内的齿轮轴轴体之间设置有隔套,隔套套在齿轮轴外周。隔套设置在轴承内圈与传动孔内齿轮轴轴体之间,隔套与齿轮轴同时转动。
为了提高支承套的结构强度,所述支承套外周设置有加强筋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997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自动化分板的电源适配器PCB拼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阀杆调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