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发动机舱底板作业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01222.X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86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施娟;王亮;庄树鹏;荆鸿飞;孙善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40 | 分类号: | B64F5/4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 |
地址: | 11603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发动机舱 底板 作业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飞机发动机舱底板作业防护装置,属于航空装备技术领域。该防护装置包括金属工作平台、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中间支撑座和合页转轴。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采用前、后支撑座卡入金属框,保证防护装置可以稳定固定在发动机舱内,并保护底部电缆,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工作者,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发动机舱底板防护的装置,保障修理人员安全作业并对电缆线束进行防护。
背景技术
飞机发动机舱电缆主要是用于控制发动机动力、消防灭火以及采集发动机反馈参数,是飞机上的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一部分,电缆的好坏与发动机的运行情况息息相关,一旦电缆产生短路或断路,很有可能导致发动机空中瞬间停车,严重的还可能致使发动机无法重启,造成飞行事故。而飞机发动机底板处设计有多个口盖,便于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对发动机及其相关的零部件进行维护、检修和状态监查。
飞机在大修阶段,需将发动机及其零件部件以及发动机舱底板处的所有口盖分解下来进行维修,此时发动机舱内只留下相关电缆及框体结构件,而发动机舱结构底板处会呈现多个口洞。在飞机的修理过程中,因发动机舱内涉及多个工序间和多人次的交替作业,此时底板处的口洞一直处于敞开状态,容易使人不慎踩空,造成人身伤害。同时发动机舱底板为圆弧形设计,作业过程中容易使人站立不稳,不便于作业;且框肋设计结构对人员的作业环境有一定的约束,作业过程中还可能踩伤电缆,对于外伤不明显的电缆,后期敷设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埋下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舱底板作业的防护装置,能够保障人员的作业安全并对电缆线束进行防护,确保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到意外伤害,修复好的电缆也不受到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飞机发动机舱底板作业防护装置,包括金属工作平台1、前支撑座2、后支撑座3、中间支撑座4和合页转轴5。
所述金属工作平台1由两块金属板通过合页转轴5连接而成;所述合页转轴5通过铆接固定在两块金属板上,使金属板沿合页转轴5的径向进行折叠,折叠后减少了占地面积,便于防护装置在发动机舱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前支撑座2和后支撑座3均由槽钢及两凸起连接而成。前支撑座2、后支撑座3的凸起通过耳片分别固定在两块金属板的骨架上;前、后支撑座的槽钢端部卡入发动机舱底板处的圆弧金属框,并沿圆弧金属框横向移动,保证在安装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前、后支撑座卡入圆弧金属框之后,依靠防护装置自身重量便可保证前、后支撑座不发生位移,保证安装后装置的可靠性。
所述中间支撑座4由一平板和两凸起连接而成。中间支撑座4的凸起通过耳片固定在两金属板的骨架上,中间支撑座4紧密贴合发动机舱底板处的金属框并可以沿金属框横向移动。前、后支撑座卡入圆弧金属框后,手动调节中间支撑座4,依靠装置自重保证中间支撑座与金属框紧密贴合,工作者在作业期间防护装置不发生位移,从而防止发生其他意外伤害,并且增加了防护装置整体支撑点数量,减轻了前、后支撑座和合页转轴的负荷,延长了装置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板的底部通过H型骨架加强,拐角处通过铆接角片加强。
进一步的,两块金属板均为硬铝板材,二者的长共计2m、宽0.6m;金属板由底部向上冲有若干个直径10mm、紧密间隔50mm的凸孔,凸孔在保证整体强度的情况下不但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还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金属板是整个装置的核心,既保证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可以平稳站立,又保护发动机舱底板的电缆不受到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未经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012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雪飞行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止口深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