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17877.6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52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社林;郭亮;杨明佐;刘家祥;熊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志人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5/00 | 分类号: | A62B15/00;A62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杨浩林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防 过滤 吸收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壳体,壳体为一块直板折弯形成的多个面板围合而成,壳体轴向未连接的两侧边焊接在一起;壳体两端的侧边上设置有与面板垂直的第一翻边,且第一翻边的背向壳体中心的一侧;壳体同一端相邻的两个第一翻边间的壳体上焊接有填补板。在本方案中,直板经多次折弯,并通过一次焊接形成横截面为多边形的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减少了焊接次数,并且有效消除毛刺现象,提高了壳体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吸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壳体。
背景技术
人防工程是一种用于战时、有防护要求的特殊地下建筑,用于人防工程的过滤吸收器,需要有极强的过滤效果,能有效过滤含有毒气体、放射性灰尘的空气,另外,炸弹爆炸后会产生巨大冲击波,虽然冲击波到达过滤吸收器时,余压已经变得很小,但仍然会对过滤吸收器内部的精滤器造成损坏,而且大量的粉尘也容易造成精滤器堵塞,降低其使用寿命。
目前,过滤吸收器的壳体是将几个面板固定在夹具上,通过移动夹具,使面板的侧边对齐,最后将对齐的面板侧边焊接成壳体,这样形成的壳体焊缝多,焊缝多的情况下毛刺也相对的较多,具有安全隐患;同时还使用夹具夹持面板和对齐面板侧边,这样还会导致工艺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壳体,其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过滤器壳体是将几块面板焊接成壳体,形成的壳体焊缝多和毛刺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人防过滤吸收器壳体,壳体为一块直板折弯形成的多个面板围合而成,壳体轴向未连接的两侧边焊接在一起;
壳体两端的侧边上设置有与面板垂直的第一翻边,且第一翻边背向壳体中心的一侧;壳体同一端相邻的两个第一翻边间的壳体上焊接有填补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本方案中,直板经多次折弯,并通过一次焊接形成的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减少了焊接次数,并且有效消除毛刺现象,提高了壳体的精度。
进一步,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壳和出风壳,进风壳和出风壳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通过卡紧机构固定。
进一步,卡紧机构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上设置有滑轨,第二夹板上设置有两个滑槽,滑轨滑动在两个滑槽之间;滑槽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采用螺钉插接在螺纹孔内将滑轨固定在滑槽上。
进一步,壳体的内壁面为光滑面。
进一步,壳体的内壁面为喷涂有油漆层。
进一步,壳体的外壁面向内凹形成名牌区。
进一步,名牌区为矩形。
进一步,壳体的棱边设置成倒圆角。
进一步,壳体为不锈钢材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壳体、进风壳和出风壳组装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志人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志人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17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