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塑盒分盘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22726.X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48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航;张金龙;杨小军;丁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汇轩田智能系统(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9/04 | 分类号: | B65G59/04;B65G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塑盒分盘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塑盒分盘机构,属于吸塑盒技术领域,包括吸塑盒,还包括:用于控制整垛吸塑盒进行上下移动的提升机、用于实现上下相邻两个吸塑盒的稳定分离的分离组件、用于吸附最上层吸塑盒的吸附件以及用于带动吸附件和最上层吸塑盒移动分离的移动件;通过分离组件使吸塑盒在分盘时更加稳定,解决了在分盘时两个吸塑盒扣合太紧分离不出来的情况;通过X轴移动气缸和线性导轨的结合降低了成本;此机构在分离最后一盘吸塑盒时,可以在分离的同时将吸塑盒内的产品取走,提升机去接另外一垛料,从而节省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吸塑盒分盘机构难以稳定实现对吸塑盒分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塑盒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吸塑盒分盘机构。
背景技术
吸塑盒是指采用吸塑工艺将塑料硬片制成特定凹槽的塑料,将产品置于凹槽内,起到保护和美化产品的作用。在使用吸塑盒进行产品自动化分盘堆叠过程中,为了降低人工上下吸塑盒的频率,常常将多个吸塑盒存放在收送料机构的料盘内。然而,吸塑盒是相互套合在一起的,若要将一个吸塑盘单独取走,必须先将相互套合的吸塑盒分离。
目前业界的吸塑盒分盘方式采用从收料堆上表面单真空吸取方式或者用楔形分离块插入上下相邻两个吸塑盘的侧端之间进行分离。现有技术中的这两种结构存在共同的问题是不稳定,如果两个吸塑盒之间粘连阻力过大,分盘的时候会出现吸塑盒抖动倾斜导致两个吸塑盒之间分离不成功,因此,设计一种吸塑盒分离上料效率较高并且稳定的分离装置,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塑盒分盘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塑盒分盘机构,包括吸塑盒,还包括:
提升机,所述提升机升降端与所述吸塑盒连接,用于控制整垛吸塑盒进行上下移动;
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与所述提升机连接,用于实现上下相邻两个吸塑盒的稳定分离;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吸塑盒一侧;
吸附件,所述吸附件的吸附端设于所述吸塑盒上侧,且与所述移动件连接,用于吸附最上层吸塑盒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线性导轨,所述线性导轨与所述移动件相对设置,所述线性导轨设于所述吸塑盒远离移动件的一侧,且所述吸附件与所述线性导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组件包括:
笔形伸缩气缸,所述笔形伸缩气缸与所述提升机连接,且所述笔形伸缩气缸设于所述吸塑盒一侧;
楔形分离块,所述楔形分离块一端与所述笔形伸缩气缸的活动端连接,用于插入上下相邻两个吸塑盒之间,实现上下相邻两个吸塑盒的分离;
压料气缸,所述压料气缸与所述提升机连接,用于压住下层吸塑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附件为真空吸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件为X轴移动气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增加分离组件使吸塑盒在分盘时更加稳定,解决了在分盘时两个吸塑盒扣合太紧分离不出来的情况;通过X轴移动气缸和线性导轨的结合降低了成本;此机构在分离最后一盘吸塑盒时,可以在分离的同时将吸塑盒内的产品取走,提升机去接另外一垛料,从而节省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塑盒分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1-移动件、2-笔形伸缩气缸、3-压料气缸、4-吸附件、5-线性导轨、6-吸塑盒、7-提升机、8-楔形分离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汇轩田智能系统(杭州)有限公司,未经智汇轩田智能系统(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227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货船边舱分段施工绿色环保挂架
- 下一篇:一种抗震型桥梁盆式橡胶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