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26108.2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2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洮;何锋;彭晓莉;罗忠福;李英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B62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石诚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铝型材 复合 铆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包括有立柱,立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薄壁钢板,薄壁钢板正面设置有扶手连接套筒,扶手连接套筒与立柱为相互垂直结构,薄壁钢板与扶手连接套筒为一体成型结构,扶手连接套筒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孔,薄壁钢板表面积大于扶手连接套筒,扶手连接套筒外侧的薄壁钢板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孔和多个铆接连接孔,固定螺钉和铆钉分别穿过固定螺栓孔和铆接连接孔后,将薄壁钢板与立柱固定在一起。通过对扶手与侧围立柱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扶手钢结构与侧围立柱铝型材直接连接在一起,从而满足高强度连接的需求。而且整体结构比较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制造时的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
背景技术
客车车身骨架中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方式和结构直接影响客车行驶时乘客的被动安全性。扶手一般由高强度钢组成,而车身侧围立柱由铝材料组成,一般情况下扶手与铝材是无法直接进行连接的,而纯电动城市客车车身的侧围立柱需要高强度的连接结构,为此扶手钢材料与车身侧围立柱铝材料之间采用套筒螺栓连接的工艺形式。但是该扶手与侧围立柱的连接结构难以满足高强度连接的要求,而且该连接结构比较影响车内饰的美观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通过对扶手与侧围立柱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扶手钢结构与侧围立柱铝型材直接连接在一起,从而满足高强度连接的需求。而且整体结构比较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包括有立柱,立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薄壁钢板,薄壁钢板正面设置有扶手连接套筒,扶手连接套筒与立柱为相互垂直结构,薄壁钢板与扶手连接套筒为一体成型结构,扶手连接套筒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孔,薄壁钢板表面积大于扶手连接套筒,扶手连接套筒外侧的薄壁钢板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孔和多个铆接连接孔,固定螺钉和铆钉分别穿过固定螺栓孔和铆接连接孔后,将薄壁钢板与立柱固定在一起。
前述的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中,所述立柱表面设置有卡槽,薄壁钢板卡入卡槽中。
前述的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中,所述立柱为铝型材,铝型材表面中间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各设有1个凹槽,薄壁钢板底面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向下凸出的加强块,加强块的内表面与凹槽的内表面贴合,加强块通过加强螺钉与立柱固定连接。
前述的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中,所述加强螺钉正对凹槽外侧的挡板上设置有一个操作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立柱与扶手之间采用薄壁钢板和扶手连接套筒进行连接,通过将薄壁钢板和扶手连接套筒制作成一体成型结构,其中薄壁钢板紧贴车身侧围立柱,并通过高强度铆钉及高强度螺栓固定,扶手连接套筒与扶手通过两个高强度螺栓固定,最终形成钢板与铝型材复合铆接结构。该结构能够实现型材连接强度和骨架精度的提升,避免了焊接时引起的车身变形。而且整体结构比较美观。并且通过在薄壁钢板的底部设置有加强块,通过加强螺钉将薄壁钢板与立柱加强连接在一起,保证了连接的牢固性。以上结构增强了铝型材骨架与扶手复合拼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该结构能够保证乘客的相对安全,提高车身内部连接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2的B-B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3未安装薄壁钢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立柱,2-薄壁钢板,3-扶手连接套筒,4-固定螺栓孔,5-卡槽,6-凹槽,7-加强块,8-加强螺钉,9-挡板,10-操作孔,11-固定螺钉,12-铆钉,13-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26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