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整铜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47580.4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5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沈正亚;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昌带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8/28 | 分类号: | B65H18/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整铜带,涉及元器件原材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铜带的活动在铜带自身压力的作用下使得铜带出现硌痕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铜带本体,铜带本体存在有活动端,铜带本体的活动端的宽度沿铜带本体长度方向逐渐减小,铜带本体的活动端上可拆卸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上存在有设置在活动端与铜带本体之间的缓冲部,缓冲部与铜带本体的接触为面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块将铜带本体的活动端包覆起来,使得铜带的活动端与铜带本体的接触为面接触,使得铜带本体的外周受到压力时难以形成硌痕,铜带本体采用铜镍锌合金制成,使得铜带合金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以及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元器件原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平整铜带。
背景技术
铜带是一种金属元件,产品规格有0.1~3×50~250mm各种状态铜带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耐蚀器材。如电气元器件、开关、垫圈、垫片、电真空器件、散热器、导电母材及汽车水箱、散热片、气缸片等各种零部件。
铜带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其长度较长,一般通过将铜带缠绕在卷辊上,从而使得铜带存放体积减小,方便后续运输,但是铜带的一端为活动端,一般采用固定绳沿铜带径向完成铜带活动端的固定,但是由于钢带的活动端无任何缓冲结构,铜带压在活动端上易使活动端使得铜带发生弯折,使得铜带上出现折痕,导致铜带质量下降。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铜带的活动在铜带自身压力的作用下使得铜带出现硌痕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整铜带,通过设置缓冲块,使得铜带本体的活动端与铜带本体接触时具有缓冲结构,使得接触时为弹性接触的同时,增大接触面积,从而避免了在铜带本体上出现硌痕,通过将固定带包覆在铜带本体的外周壁上,使得铜带本体的外周壁上具有保护层,通过设置抵触平面,使得放置的铜带本体难以滚动,使得在运输过程中铜带本体难以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铜带,包括铜带本体,所述铜带本体存在有活动端,所述铜带本体的活动端的宽度沿铜带本体长度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铜带本体采用铜镍锌合金制成,所述铜带本体的活动端上可拆卸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上存在有设置在活动端与铜带本体之间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铜带本体的接触为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铜带本体的活动端的宽度逐渐减小,防止铜带活动端形成尖锐的直角,使得划伤工作人员,增加铜带本体的安全性能,通过设置缓冲部,使得铜带本体活动端与铜带本体接触时为面接触,从而使得铜带本体难以发生蜷曲,导致铜带本体的活动端划伤铜带本体,同时增大接触面积,防止外界压力作用在活动端上,致使活动端的边缘处抵触在铜带本体上,导致铜带本体上出现硌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在铜带本体上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铜带本体活动端的容纳槽,所述缓冲块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在铜带本体上的固定组件,所述缓冲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将铜带本体的活动端插入至容纳槽内,使得缓冲块与活动端可拆卸连接,使得缓冲块将活动端包覆,缓冲块处于活动端以及铜带本体之间,同时缓冲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外力作用在活动端上时,缓冲块起到缓冲作用,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完成缓冲块的固定,使得缓冲块始终贴合在活动端上,防止缓冲块的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绕设在铜带本体上的环状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缓冲块上,所述固定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缓冲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条且使其呈环形,环形的固定条套设在铜带本体的外周壁上,从而完成缓冲块的固定,此时固定条设置在铜带本体的外周,使得固定条起到保护铜带本体外周壁的作用,防止铜带本体的表面划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昌带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昌带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47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