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观测式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65483.8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68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闻启栋;汤奕;谭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G5/04 | 分类号: | A61G5/04;A61G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观测 轮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观测式轮椅,针对现有技术轮椅结构,包括轮椅本体(1)、控制模块(2)、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2)相连接的电控升降装置(3)、电控云台(4)、图像捕获装置(5)、控制器(6)、图像显示装置(7)、电源(8);并且在应用中,针对电控升降装置(3)具体设计应用了丝杠原理,通过对驱动电机(3‑7)的控制,即可高效完成对图像捕获装置(5)高度的改变、以及姿态的转动,进而获得对轮椅所在环境、尤其是使用者不易观测到的方向进行视野覆盖,提高轮椅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观测式轮椅,属于轮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残疾人愈来愈需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由度。由于各种交通事故、天灾人祸和种种疾病,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人丧失一种或多种能力(如行走、动手能力等)。因此,用于帮助残障人行走的智能轮椅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
现有技术下的轮椅大多功能简单,至多将电机应用到轮椅上,获得电控行走的应用,但是轮椅在很多场景中依旧使用不便,例如当轮椅正面进入电梯,出电梯的时候需要转向时,就需要使用者自行转头观察环境情况,方才进行轮椅转向操作,这样对于一些老人脖子筋骨不是很舒服,转头动作就变得比较麻烦,而且基于此对轮椅执行的转向工作,往往也变的繁琐,轮椅移出电梯间的过程变得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观测式轮椅,针对现有技术轮椅结构,采用全新组合工作结构,增设图像捕获装置,通过灵活的结构控制,能对轮椅所在环境,尤其是使用者不便于观察的方向,提供良好的观测视野,进而提高轮椅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携观测式轮椅,包括轮椅本体、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控升降装置、电控云台、图像捕获装置、控制器、图像显示装置、电源;
其中,控制模块和电源固定设置于轮椅本体的车架上,图像显示装置和控制器设置于轮椅本体坐姿扶手上;电源经控制模块分别为电控升降装置、电控云台、图像捕获装置、控制器、图像显示装置进行供电;
图像捕获装置设置于电控云台上,电控升降装置以竖直姿态与轮椅本体椅背的侧杆相固定,电控云台的底部设置于电控升降装置的顶部,电控云台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进行工作,实现图像捕获装置图像捕获方向的转动,电控升降装置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沿竖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图像捕获装置与电控云台随电控升降装置的工作而沿竖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实现图像捕获装置的升高与降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升降装置包括顶台、螺杆、滑杆、驱动套筒、限位套筒、驱动齿轮、驱动电机、固定盒、固定杆;
其中,螺杆的长度与滑杆的长度相等,螺杆的其中一端与滑杆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对接顶台的底部,且螺杆与滑杆彼此平行;驱动套筒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驱动套筒的内径与螺杆的外径相适应,驱动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螺杆表面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驱动套筒套设于螺杆上,且驱动套筒内螺纹与螺杆外螺纹彼此咬合,驱动套筒外壁一周上设置与驱动齿轮上齿纹相匹配的齿纹;驱动电机上转动杆端部与驱动齿轮端部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上转动杆所在直线与驱动齿轮中心轴所在直线相共线,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并给驱动电机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其转动杆的转动,驱动齿轮随驱动电机上转动杆的转动而转动,驱动齿轮上的齿纹与驱动套筒外壁一周的齿纹彼此接触咬合,且驱动电机上转动杆所在直线与螺杆所在直线相平行,驱动套筒随驱动齿轮的转动而转动,固定盒套设于驱动套筒、驱动齿轮、驱动电机三者的结构上,固定盒用于限定驱动套筒、驱动齿轮、驱动电机三者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且螺杆穿出固定盒的顶面与底面;限位套筒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限位套筒的内径与滑杆的外径相适应,限位套筒活动套设于滑杆上;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盒外表面与限位套筒外壁,实现固定盒与限位套筒彼此间的固定;同时,固定杆与轮椅本体椅背的侧杆相固定,且螺杆与滑杆保持竖直姿态;所述电控云台的底部设置于顶台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未经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65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