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烫伤型药物火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66171.9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12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谢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俊明 |
主分类号: | A61M1/08 | 分类号: | A61M1/08;A61H9/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李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烫伤 药物 火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伤型药物火罐,包括药物火罐本体,所述药物火罐包括直筒和封盖,所述封盖位于直筒的一端处并封闭开口,所述直筒的筒壁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圈可暂存药液并阻止药液从直筒带有封盖的一端逐渐流动至紧贴使用者皮肤一端的环形沟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直筒的筒壁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若干圈可暂存药液并阻止药液从直筒带有封盖的一端逐渐流动至紧贴使用者皮肤一端的环形沟槽,能够避免高温的残余药液直接滴落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而有效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物火罐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烫伤型药物火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药罐疗法是将中药浸煮的药罐吸拔于患者相应穴位上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既有拔罐的物理疗效,又有药物渗透的生化疗效,可达到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和柔筋的临床作用。但是,与药汤同煮一段时间的药罐在被取出、手动甩干并随即紧扣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上时,残留的温度较高的药液容易沿着罐壁逐渐向下滴落,进而造成患者的皮肤烫伤。这一现象在对于耳部等皮肤较为嫩薄处进行药罐治疗时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防烫伤型药物火罐,能够避免高温的残余药液直接滴落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而有效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烫伤型药物火罐,包括药物火罐本体,所述药物火罐包括直筒和封盖,所述封盖位于直筒的一端处并封闭开口,所述直筒的筒壁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圈可暂存药液并阻止药液从直筒带有封盖的一端逐渐流动至紧贴使用者皮肤一端的环形沟槽。
作为优选,所述直筒和封盖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火罐本体内设有若干条可吸附或渗透药液的毛细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火罐本体为竹罐或木罐。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火罐本体的高度为15~20cm,所述药物火罐本体的外径为1.5~2cm,所述直筒的壁厚为0.05~0.3cm。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沟槽位于直筒的筒壁内表面和筒壁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侧表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沟槽包括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所述第一切面位于第二切面靠近封盖的一侧,所述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均斜向设置且一端在直筒的筒壁之中相交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切面与直筒的筒壁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5~30°,所述第二切面与直筒的筒壁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相交合的一端设有第一圆角。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切面与直筒的筒壁表面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直筒的筒壁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若干圈可暂存药液并阻止药液从直筒带有封盖的一端逐渐流动至紧贴使用者皮肤一端的环形沟槽,能够避免高温的残余药液直接滴落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而有效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通过采用竹罐或木罐作为药物火罐本体,可以利用生物内的间隙外渗作用,缓慢释出药液,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通过采用一定角度的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形成环形沟槽,并配合设置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便于药液的前期捕捉以及后期存满时的释放,且无清理死角,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俊明,未经谢俊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661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辅助行走的膝盖保护装置
- 下一篇:昆虫幼虫转移套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