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框架结构变形缝位置双柱结构支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67710.0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江;周中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0 | 分类号: | E04G15/00;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结构 变形缝 位置 结构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变形缝位置双柱结构支模系统,包括:两个模板,相对布置;所述模板设为框型结构,所述两个模板之间形成变形缝;背楞,包括若干第一主背楞、若干第二主背楞、若干第一次背楞和若干第二次背楞;所述第一次背楞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模板上,所述第一主背楞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模板上,所述第二主背楞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所述第二次背楞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两侧的所述第二主背楞之间设有距离调节装置;对拉螺杆,连接所述第一主背楞和第二主背楞或连接相对侧的所述第一主背楞。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并大幅提高成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形缝支模系统,具体是一种框架结构变形缝位置双柱结构支模系统。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行缝位置的并排双柱位置,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中一般采用的方式分为两种:其一为先施工一侧的结构,拆模后再施工另一侧结构,后施工结构的支模系统在变形缝位置通常采用填充泡沫板的方式,拆模时采用暴力破碎拆除或不拆除;其二为两侧结构同时施工,模具同时支设,变形缝位置填充泡沫板或木方,模板拆除时采用破坏性拆除或不拆除。
然而,上述两种方式施工的变形缝,拆模后成型质量都比较差,且拆模困难或不进行拆除,导致变形缝位置成为现浇结构的中质量控制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框架结构变形缝位置双柱结构支模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框架结构变形缝位置双柱结构支模系统,包括:
两个模板,相对布置;所述模板设为框型结构,所述两个模板之间形成变形缝;
背楞,包括若干第一主背楞、若干第二主背楞、若干第一次背楞和若干第二次背楞;所述第一次背楞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模板上,所述第一主背楞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模板上,所述第二主背楞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所述第二次背楞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两侧的所述第二主背楞之间设有距离调节装置;
对拉螺杆,连接所述第一主背楞和第二主背楞或连接相对侧的所述第一主背楞。
优选地,所述距离调节装置为松紧轴。
优选地,所述松紧轴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轴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二主背楞连接。
优选地,相邻侧的所述第一主背楞错开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背楞和第二主背楞的两端部均设有对拉螺杆穿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背楞和第二主背楞上位于所述对拉螺杆穿孔的外端设有防滑凹槽。
优选地,所述对拉螺杆上设有卡头,所述卡头可置于所述防滑凹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并大幅提高成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剖面图。
图4为图1中C-C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主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D剖面图。
图7为图5中E-E剖面图。
其中,1、第一次背楞;2、对拉螺杆;3、第二主背楞;4、第一主背楞;5、插销头;6、第二次背楞;7、模板;9、螺帽;10、松紧轴;11、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67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箱式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移动式吊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