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移动式吊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67762.8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5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祁昌伟;沈筠;唐潮;谢冬冬;井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4 | 分类号: | B66F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移动式 吊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移动式吊篮,利用万向脚轮实现吊篮的整体式移动,操作简单,无需拆除后重装,避免了因吊篮二次移位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其他工种窝工现象,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助于缩短工期,同时还能降低人力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悬挂机构前支架上设置有支腿,能够进一步保障吊篮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幕墙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移动式吊篮。
背景技术
目前,幕墙施工中,主流的施工方式采用的是钢管脚手架以及吊篮。在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上,相较于钢管脚手架而言,吊篮因其成本低、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操作简单、灵活多变等特点,逐渐成为幕墙施工的第一选择。
但是,对于有些工程,考虑到各种因素,在进行幕墙施工时并不会选择满铺吊篮,而是需要对吊篮进行二次移位,那么针对传统的吊篮则需要先进行拆除,然后将配件转运至相应位置,重新组装并检测合格后投入使用,这一转运过程不仅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会影响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移动式吊篮,能够实现吊篮的整体式移动,避免了传统吊篮二次移位的繁琐工序,从而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并且有助于缩短工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新型可移动式吊篮,包括吊篮框体,吊篮框体吊装在悬挂机构前端,吊篮框体底部焊接有转接架,转接架下表面安装有多组万向脚轮;悬挂机构前支架的底座下表面安装有万向脚轮,悬挂机构后支架的底座由钢架以及钢板组成,钢板焊接在钢架上表面,钢架下表面安装有万向脚轮,钢板上表面布置有配重杆,配重杆与钢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的底座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支腿上部插入通孔中,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架为带有分格的矩形框架结构,转接架的横向分格和纵向分格连接位置处,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万向脚轮。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架两端部以及中部位置处均设置有一组万向脚轮。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架、钢架均由多根壁厚5mm、截面尺寸100×100mm的镀锌钢管焊接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厚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篮结构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不仅适用于幕墙施工,还能够应用于其他屋面开阔无障碍的工程项目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吊篮可实现整体式移动,操作简单,无需拆除后重装,避免了因吊篮二次移位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其他工种窝工现象,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助于缩短工期,同时还能降低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在悬挂机构前支架上设置有支腿,能够进一步保障吊篮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移动式吊篮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篮框体;2-转接架;3-前支架;4-支腿;5-后支架;6-配重杆;7-万向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677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框架结构变形缝位置双柱结构支模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点定位式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