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89237.6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56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蒋河川;张立英;郭辰;李家川;张庆;张国;邵振州;程瑜;邓明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40/44;H02S20/00;F24S25/1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白文佳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散热系统。包括支架基础、槽道、相变储能主体,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架,其中支架基础设置于地面上,槽道设置于所述支架基础上,变相储能主体设置于槽道内,光伏支架设置于支架基础边缘与槽道之间,一端设置于支架基础上,另一端连接于光伏组件下方。其中相变储能主体为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结构,其包含由泡沫金属材料或陶瓷多孔材料制成的多孔结构;槽道两侧尺寸高于地面15‑30厘米。本实用新型通过无机水合盐的脱水吸水过程实现热量的存储和释放,同时相变储能主体的外形结构增强了光伏组件下方空气的对流,从而强化对光伏组件的冷却效果,且本实用新型冷却散热效果好,施工便捷,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通过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的电能,是目前主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之一。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不断推进,光伏发电技术在未来必将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成为发电行业的重要支撑。面对如此庞大的装机规模,光伏电站的优化运行,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光伏组件在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的电能会使组件内部发热,提升组件的温度,且光伏组件温升造成的发电量损失巨大。目前光伏电站对组件的冷却多采用空气自然对流冷却,或通过额外布置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但前者,在夏季冷却效果有限,而后者,由于需要向循环装置主动输入能量,系统构造复杂,造价高昂。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急需一种新型的光伏散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缺陷造成的能源损失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散热系统,以解决光伏组件散热效率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基础、槽道和相变储能主体,其中:
所述支架基础设置于地面上;
所述槽道设置于所述支架基础内;
所述变相储能主体设置于所述槽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架,其中:
所述光伏支架底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基础上;
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顶部;所述光伏组件位于所述槽道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储能主体为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两侧尺寸高于地面15-30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储能主体由多孔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材料由泡沫金属材料或陶瓷多孔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储能主体在所述槽道内呈一字形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为直角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槽道内设置相变储能主体的光伏散热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散热效率差的问题,同时在支架基础内设置槽道,一方面固定了槽道,避免槽道发生移位,另一方面在支架基础上设置光伏支架,节省了空间;
2、通过将相变储能主体设置为三角形或金字塔形,一方面增加了相变储能主体的表面积,另一方面增加了空气光伏组件下方的对流,加强了散热效果;
3、将槽道两侧尺寸设置为高于地面15-30厘米,有效防止了雨水和地面杂物等对槽道内相变储能主体的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89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米加工用方便除杂的磨米机
- 下一篇:一种码垛机的翻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