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护栏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05201.2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67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沙镇嵩;夏芝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洛科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08 | 分类号: | E01F15/08;E01F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安晓红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混凝土 护栏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护栏连接器,包括:连接梁和锚固钩;连接梁包括:梁体、提拉环和挡板;梁体包括:竖梁和横梁;锚固钩包括:卡钩和锚固筋;卡钩为C型钢,且围成卡钩槽孔;两竖梁分别置于两个卡钩槽孔内;两个锚固钩的锚固筋分别与两侧混凝土单体浇筑成一体。本申请控制混凝土护栏的横向位移和偏转。当车辆与护栏碰撞,护栏旋转,吸收碰撞能,起到柔性防护作用,降低车辆受损程度,保证乘员安全;采用铸铁铸造、H型钢、C型钢结构,强度高、抗剪切和抗扭转能力强,可靠性高,适用于各临时路和永久路段,重复利用率高。提拉环方便装卸连接梁,挡板遮挡杂物进入槽孔,导入锥方便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护栏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抗倾覆、且具有缓冲吸能柔性防护作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防护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和桥梁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被动式防护”的主要设施之一;根据不同道路的使用需求,防护栏通常分为柔性、半刚性和刚性三种护栏,其中,混凝土护栏属于刚性护栏。
混凝土护栏制造简单,可分为现场浇筑混凝土护栏和组合式预制混凝土护栏,组合式预制混凝土护栏是由纵向相连的混凝土护栏单体拼接而成,可作为临时性护栏或永久性护栏。护栏有一定防撞等级要求时,组合式混凝土护栏段之间需要安装纵向连接结构或装置。
组合式混凝土护栏,由于其加工质量好、便于快速施工,且养护和维修方便,被广泛用于各种临时路段或难以施工的路段。混凝土护栏的侧面为具有坡度的斜面,当车辆碰撞护栏时,车辆会沿着坡面爬高和转向,通过升高车辆重心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而减缓车辆的速度。混凝土护栏单体本身的防倾覆能力有限,当发生碰撞时,混凝土护栏单体可能偏移过大甚至倾覆,不能起到良好的导向吸能的作用。通过连接件或连接结构将相邻混凝土护栏单体相连形成护栏链,靠自身重力和相邻混凝土护栏的“牵拉”,防止护栏倾覆,避免车辆驶入对面车道而产生更大的事故和损失。
另外,混凝土护栏作为临时性构件时,护栏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又必须满足快速方便施工的要求以及重复利用的要求。因此,组合式混凝土护栏纵向连接方式在起到协同防护作用的同时,需要装卸方便。以下列举几种现有技术中护栏的连接方式。
(1)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简述如下:
如图1-5所示,是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护栏的企口式连接方式。
企口连接方式是在组合式混凝土护栏单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凸舌1a和凹槽2a,通过凸舌1a和凹槽2a的配合,连成一体,依靠企口相互咬紧,传递车辆碰撞产生的剪切和扭转载荷。
现有技术一中的企口式连接方式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企口连接方式的安装和拆卸虽然简单,但企口传递和承受剪切和扭转的能力不强,受到碰撞后,企口容易破坏,护栏的重复利用率低。
(2)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简述如下:
如图6-7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斜孔传力杆组合式混凝土护栏连接方式,斜孔传力连接方式是在组合式混凝土护栏单体3a内预制两个斜拉杆孔4a,再通过传力杆(即斜拉杆5a)螺栓和螺母联接,形成一个整体。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简述如下:
现有预制混凝土护栏斜孔传力式连接方式,具有较好的纵向传递剪切和扭转的能力,能够将预制混凝土护栏单体连接为一整体,但连接栓紧后的整体刚度较大,缺少退让和缓冲空间,车辆碰撞护栏后,车辆容易受损,且受损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护栏连接器,旨在解决如下问题:1、混凝土护栏连接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不高,受到碰撞时,结构连接处断裂分离,导致预制混凝土护栏的重复利用效率较低;2、混凝土护栏栓接成一体后仍为刚性护栏,车辆碰撞护栏后,缓冲和吸能作用不足,车辆往往受损严重。3、混凝土护栏的连接结构装拆不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洛科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洛科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05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