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前端防撞缓冲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13341.4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84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常宝国;常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陆群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缓冲 功能 汽车 前端 框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前端防撞缓冲框架,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方正中位置处开设有固定支架,所述防撞梁的一侧安装有吸能盒,且吸能盒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在防撞梁的两端各一个,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防撞梁的表端设置有固定支架,这样改防撞框架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在固定支架的作用下固定紧密,从而可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受到冲击时,可以在固定支架的作用下抵消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该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前端防撞缓冲框架。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种类繁多,现如今汽车品牌越来越多,汽车类型也越来越多。汽车可以分为乘用车与商用车两种,其中乘用车指的是车辆座位少于九坐,以载客为主要目的的车辆。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吸能盒,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
但是现有的防撞缓冲框架一般都是采用吸能盒达到缓冲的作用,在该防撞框架受到冲击是,吸能盒将受到的作用力吸收,这样若是冲撞力较大,可能会导致该防撞框架出现断裂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前端防撞缓冲框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前端防撞缓冲框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前端防撞缓冲框架,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方正中位置处开设有固定支架,所述防撞梁的一侧安装有吸能盒,且吸能盒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在防撞梁的两端各一个,两个所述吸能盒远离防撞梁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有第一支板、斜架与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安装在斜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板安装在斜架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且第二支板的安装位置靠近防撞梁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内部四角处各开设有一个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撞梁远离吸能盒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吸能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板远离吸能盒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连接孔、第一承接板、缓冲组件与第二承接板,所述第一承接板安装在缓冲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承接板安装在缓冲组件远离第一承接板的一侧,所述连接孔开设在第一承接板的表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承接板与第二承接板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承接板与第二承接板的长度与宽度均大于防撞梁的长度和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撞梁为带有弧度的C字型结构,所述防撞梁与吸能盒相交处安装有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吸能盒为内部中空的长条状结构,所述吸能盒的内部表侧开设有吸能凹槽。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防撞梁的表端设置有固定支架,这样改防撞框架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在固定支架的作用下固定紧密,从而可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受到冲击时,可以在固定支架的作用下抵消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该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13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气量能实时调节的汽车内燃机进气歧管
- 下一篇:一种安全带安装结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