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30430.X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8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朝帅;王茂范;胡伟东;徐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30 | 分类号: | H01M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鑫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结构 具有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薄膜结构设置在电池的壳体和顶盖所围成的容纳腔内,薄膜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极组之间,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气道,设置在薄膜结构的本体上,以用于将两个极组之间的空间与位于顶盖上的防爆阀的靠近容纳腔内的一侧连通,以将极组产生的气体导流至防爆阀处。本实用新型的薄膜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在热失控内部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薄膜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们对电能等清洁能源的需求愈发强烈,作为电能的良好载体,锂离子电池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虽然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等优点,但是现行的商用锂离子电池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市场上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的装配比甚至已达到90%以上,其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高,这就导致电池在热失控时,内部产生的气体难以及时排出,气体团聚在一起,到达一定压力后瞬间爆发,而防爆阀又未能及时开启泄压,会导致壳盖焊接处直接撕裂以使内部物质喷射而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在热失控内部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薄膜结构,薄膜结构设置在电池的壳体和顶盖所围成的容纳腔内,薄膜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极组之间,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气道,设置在薄膜结构的本体上,以用于将两个极组之间的空间与位于顶盖上的防爆阀的靠近容纳腔内的一侧连通,以将极组产生的气体导流至防爆阀处。
进一步地,薄膜结构包括两个气道组,两个气道组分别位于薄膜结构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气道组分别与位于薄膜结构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极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气道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气道。
进一步地,各个气道的靠近顶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各个气道的靠近壳体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部;各个气道的靠近与其相对应的极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开口部。
进一步地,沿靠近顶盖的方向,各个气道组中的相邻两个气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各个气道组均包括第一气道和分别设置在第一气道的两侧的两个第二气道,第一气道的中心线垂直于壳体的底面,各个第二气道的中心线与第一气道的中心线之间呈预定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预定夹角为A,A的取值范围为30°至60°。
进一步地,气道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0.5mm至2mm;和/或气道的深度的取值范围为0.05mm至0.1mm。
进一步地,薄膜结构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15mm至0.25mm;和/或薄膜结构的高度与极组的高度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4至0.6;和/或薄膜结构的宽度小于极组的宽度。
进一步地,薄膜结构的材料为PP、PI、PVC以及金属中的至少一种;和/或薄膜结构的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200℃;和/或薄膜结构与相应的极组之间粘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顶盖以及位于壳体和顶盖所围成的容纳腔内的多个极组,电池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薄膜结构,薄膜结构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相邻两个极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30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件
- 下一篇: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