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持阅读器的单发多收检测模式的射频开关矩阵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22649157.5 申请日: 2021-11-01
公开(公告)号: CN216252742U 公开(公告)日: 2022-04-08
发明(设计)人: 刘学观;赵天祥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H04B5/00 分类号: H04B5/00;H04B5/02;G07C9/28;H03K17/00;G06K7/10
代理公司: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代理人: 唐学青
地址: 21510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支持 阅读器 单发 检测 模式 射频 开关 矩阵
【说明书】:

本申请提出一种支持阅读器的单发多收检测模式的射频开关矩阵,该射频开关矩阵包括:一个单刀四掷射频开关、四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及一个合路器,所述合路器,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具有:输入端及2个输出端,述单刀四掷射频开关具有:输入端及4个输出端,单刀四掷射频开关的输入端与阅读器射频信号发射端相连,4个输出端分别与4个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的2个输出端当中的一个相连,4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中余下输出端分别连接合路器的输入端;单刀双掷射频开关的输入端连接阅读器射频信号发射端,合路器的输出端与阅读器射频信号接收端相连。利用多路射频开关矩阵实现UHF RFID检测系统的单路发射、多路接收工作模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支持阅读器的单发多收检测模式的射频开关矩阵。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基于射频信号检测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并在20世纪40年代的无线电的雷达技术中得到应用。目前已经广泛用于物流管理、资产管理、结构健康监测 (SHM)、安全性验证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5G“万物互联”的潮流,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IoT)领域将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传统的射频识别系统采用单发单收的工作模式,受天线波瓣角限制,覆盖区域有限;多天线识别系统在单发单收模式下,单个天线收发时间为10-200ms 不等,期间系统内其他天线均处于等待状态,天线利用率低。针对单发单收模式下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文献[Chen S,Zhong S,Yang S,et al.A Multi-Antenna RFID Reader with Blind AdaptiveBeamforming[J].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2016:1-1]提出一种多天线超高频识别系统,研究了阅读器的可识别范围、数据传输性能以及标签数量的估计方法,并且提出BABF算法用于解决多天线系统中标签碰撞的问题,但是这篇文章中只研究了两种天线的情况,天线依旧是单独工作,且作者只探讨了特定布局下的识别效率问题,没有提出普适性的解决方案。针对多天线检测系统:文献[Zhu F,Xiao B,Liu J,et al. Exploring TagDistribution in Multi-Reader RFID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Computing,2016,16(5):1-1.]和[A.S.Andrenko and M.Kai,Novel design of UHF RFIDnear-field antenna for smart shelf applications,2013 Asia-Pacific MicrowaveConference Proceedings (APMC),Seoul,2013,pp.242-244]探讨了标签在多阅读器RFID系统中的分布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快速识别每个阅读器下标签集的协议,这对高效进行产品库存管理提供了可能。但是当多个阅读器的天线信号覆盖区域有重叠时,会导致处于重叠区域的标签被不止一个阅读器天线所识别,造成标签碰撞,RFID 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文献[Saadi H,Touhami R,Yagoub MCE.TDMA-SDMA-based RFID algorithm for fastdetection and efficient collision avoidance.Int J Commun Syst.2018;31:e3392.https://doi.org/10.1002/dac.3392]和 [Xiuwei Xuan,Kun Li.EfficientAnticollision Algorithm for RFID EPC Generation2 Protocol Based on ContinuousDet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reless Information Networks(2020)27:133–143]提出了新的算法解决方案,用来提升RFID系统检测效率,避免多标签碰撞,但没有考虑硬件的层面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学者将波束扫描阵列天线应用与RFID检测系统,在射频前端通过波束切换提升有效检测区域覆盖面积,文献[Jeong M G,Kim J H,Bae S H,etal.Miniaturised multi-beam-controlled circular eight-port beamforming networkfor long-range UHF RFID hemispheric coverage[J].Iet Microwaves AntennasPropagation,2018,12(2):154-159] 提出一种UHF频段多波束控制八端口波束赋形网络,在厚度1.2mm的FR4基板上设计12个正交混合耦合器和12个90度移相器,在phi=0°和90°时分别实现130°和180°的3dBi以上波束覆盖;文献[H.-T.Chou,Z.-C.Tsai,Near-FieldFocus Radiation of Multibeam Phased Array of Antennas Realized by UsingModified Rotman Lens Beamformer[J].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2018,12: 6618-6628]通过罗特曼透镜实现对8×8天线阵列波束的无源切换,且在23cm 的测试距离下实现了75cm×100cm的可识别覆盖面积。但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功耗大、电路复杂,不能满足小型通道检测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49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