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49387.1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4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崔兆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电管家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04 | 分类号: | B60S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姚小静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多功能汽车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固定安装有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不同螺纹段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转动驱动装置转动带动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转动通过其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螺纹连接带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反向移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反向移动通过其与四个第一连杆和四个第二连杆的铰接带动上支板和下支板反向移动,能够带动支座下移与地面支撑顶动汽车本体离开地面进行抬高,使汽车本体离开泥泽或水面,避免汽车本体粘黏泥浆或被水浸泡,减小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乘用车逐渐普及,人们享受到了交通的便捷和驾驶的乐趣,然而随着极端天气的发生,许多受灾地区车主的汽车遭到了水淹,而且一些泥泞道路容易让路过汽车陷入,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使人们对汽车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现有的汽车在车辆陷入泥泽或水淹时无法及时处理,以至于汽车粘黏泥浆或被水浸泡,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在车辆陷入泥泽或水淹时无法及时处理,以至于汽车粘黏泥浆或被水浸泡,造成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多功能汽车,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固定安装有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不同螺纹段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侧均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杆,四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与汽车本体固定连接的上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侧均铰接有两个第二连杆,四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有下支板,所述下支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座。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内部构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框。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牵拉移动汽车本体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防护框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拖绳的孔。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转动驱动装置扭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连接于汽车本体底部的套管和与转动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套杆,所述套管的内壁与套杆的外表面单自由度滑动连接。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套杆沿套管内稳定单自由度滑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套管为方形管,所述套杆为与套管内侧相适配的方形杆。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带动双向螺杆转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减速器的输入端。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支座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板。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牵拉移动汽车主体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座的侧边设置为斜边,所述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7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时,转动驱动装置转动带动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转动通过其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螺纹连接带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反向移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反向移动通过其与四个第一连杆和四个第二连杆的铰接带动上支板和下支板反向移动,下支板下移带动支座下移与地面支撑能够顶动汽车本体离开地面进行抬高,使汽车本体离开泥泽或水面,避免汽车本体粘黏泥浆或被水浸泡,从而减小损失;
2、通过在防护框上开设用于连接拖绳的孔,能够使防护框连接拖绳,拖绳连接外力能够将抬高后的汽车本体拉离泥泽区或淹水区,便于汽车主体的救援,有效降低了汽车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电管家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电管家供电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493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