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变纱纺机断丝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56823.8 | 申请日: | 202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7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孙玮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依兰布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3/16 | 分类号: | D01H13/16 |
代理公司: | 宁波大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42 | 代理人: | 徐敏灿 |
地址: | 3153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变纱 纺机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纤维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空变纱纺机断丝检测装置。一种空变纱纺机断丝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检测杆,检测杆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检测杆另一端设有导线环,检测杆两侧设有红外线检测结构,红外线检测结构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运行过程中检测杆因纱线断线而位移,遮挡在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之间打断红外线的接收,则切断原丝并报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通过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检测杆的配合使用,检测到出现断丝信号时第一时间切断锭子继续纺纱,从源头上避免产生细纱;降低后道织造过程中产生细纱后的处理难度,避免产品品质的降低或者报废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纤维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空变纱纺机断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变纱纺机在使用中直接输送原料进入罗拉,没有设计断丝检测装置,需要人工去检查,容易造成漏检,处理断丝时长时间细纱处理则会造成大量纱线的浪费,并且出现细纱后对于后道布面织造容易出现布面疵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空变纱纺机人工检查断丝容易漏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变纱纺机断丝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变纱纺机断丝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检测杆,检测杆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检测杆另一端设有导线环,检测杆两侧设有红外线检测结构,红外线检测结构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运行过程中检测杆因纱线断线而位移,遮挡在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之间打断红外线的接收,则切断原丝并报警。
所述检测杆整体呈弧形设置。
所述检测杆纵向设置,检测杆下端通过转轴结构与壳体活动连接。
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壳体左右两端,并在壳体下部内侧开孔,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穿过孔露出。
所述导线环内壁光滑。
所述壳体上部设有引线孔和导线杆,引线孔和导线杆的位置与导线环位置对应。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通过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检测杆的配合使用,检测到出现断丝信号时第一时间切断锭子继续纺纱,从源头上避免产生细纱;降低后道织造过程中产生细纱后的处理难度,避免产品品质的降低或者报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除两端红外线检测结构后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两端红外线检测结构后的断丝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的空变纱纺机断丝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整体呈长方体状,壳体1内设有多个检测杆2,检测杆2竖直设置,多个检测杆2平行排布,并且分布均匀,检测杆2整体呈弧形设置,整体呈7字形,检测杆2下端与壳体1活动连接,检测杆2下端通过转轴结构与壳体1活动连接,检测杆2能够以检测杆2下端为圆心在纵切面上进行顺滑转动,检测杆2上端设有导线环3,导线环3内壁光滑,方便纱线顺滑穿过,检测杆2两侧设有红外线检测结构,红外线检测结构包括红外线发射器4和红外线接收器5,红外线发射器4和红外线接收器5设置在壳体1左右两端,并在壳体1下部内侧开孔,红外线发射器4和红外线接收器5穿过孔露出,运行过程中检测杆2因纱线断线而位移,下落后遮挡在红外线发射器4与红外线接收器5之间打断红外线的接收,则切断原丝并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依兰布艺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依兰布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56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