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合料拌和锅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66447.0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8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敏;曾国鹏;郭寅川;肖葳;毛松纯;崔洪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27/90 | 分类号: | B01F27/90;B01F27/191;B01F35/42;B01F35/60;B01F35/71;B01F35/75;B01F35/95;B01F101/3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白文佳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合 拌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拌和锅,包括机体、机架、连接架、拌和锅本体及导流盒;机架固定设置在机体的一侧,拌和锅本体转动设置在机架的顶部;连接架水平设置在机体的上方,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架竖向升降的驱动机构;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设置拌和锅中,用于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拌和;导流盒设置在机架的顶部一侧,且靠近拌和锅本体的出料口一侧设置;导流盒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待接料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使得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导流盒的导向作用,实现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有效的导料,避免了由于高度差造成沥青混合料溅洒,确保了下料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拌和锅。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其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同时,也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沥青在生产时需要与其他混合料进行高效拌合。
但现有的高效率沥青混合料拌合锅结构不太完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1、由于沥青的黏性比较大,出料时需要将拌合锅倾倒,由于拌合锅安置的位置与地面存在高度差,高温拌合的沥青在下料时容易溅到操作人员,从而导致对操作人员造成烫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在沥青混合料高温搅拌后若无法及时进行下料处理,需要对其进行保温,虽然拌合锅自身具有保温功能,但热量容易聚集在底部,导致内部温度不均,从而造成沥青顶部与底部的温度不均,影响沥青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合料拌和锅,以解决现有的沥青混合料拌和锅在下料时易溅伤操作人员,操作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合料拌和锅,包括机体、机架、连接架、拌和锅本体及导流盒;机架固定设置在机体的一侧,拌和锅本体转动设置在机架的顶部;连接架水平设置在机体的上方,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架竖向升降的驱动机构;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设置于拌和锅本体中,用于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拌和;导流盒设置在机架的顶部一侧,且靠近拌和锅本体的出料口一侧设置;导流盒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待接料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导流盒与待接料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卡板;卡板的一端与导流盒的出料口端转动连接,卡板的另一端两侧设置有卡勾;卡勾的一端与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钩挂在待接料装置上。
进一步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杆、若干卡环及若干搅拌叶;
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连接架的底部,搅拌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搅拌杆竖向设置在连接架的下方,搅拌杆的上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相连;若干卡环均匀套设在搅拌杆上,每个卡环的外侧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叶。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机构;保温机构设置在连接架与搅拌机构之间,且位于拌和锅本体的上方;保温机构包括挡板、保温盒及导热杆,挡板固定设置在连接架的端部底侧,保温盒固定设置在挡板的下方,保温盒与拌和锅本体的顶部密封连接;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保温盒的下方,搅拌杆的顶端与保温盒转动连接,且可拆卸固定;导热杆贯穿设置在搅拌杆中,导热杆的上端与保温盒相连,导热杆的下端延伸至搅拌杆的底端外侧。
进一步的,保温盒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上端与保温盒的底端固定,下端与拌和锅本体的顶端密封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长安大学,未经嘉兴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66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