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皮带输送机智能纠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75447.7 | 申请日: | 202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5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远亮;舒水波;郭泰山;宋荣荣;杨淙;黄宗伟;胡乐彬;尹义军;李亚强;唐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B65G47/22;B65G6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皮带 输送 机智 纠偏 装置 | ||
一种新型皮带输送机智能纠偏装置,包括出料漏斗、皮带输送机、纠偏板及液压油缸,所述出料漏斗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皮带输送机的正上方,所述出料漏斗的出口与所述皮带输送机对齐,所述液压油缸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的上端,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入出料漏斗内,所述活塞杆伸入出料漏斗的一端连接有一块挡料板,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感压板,所述感压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液压泵,所述皮带输送机左侧的感压板底部的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缸的回缩管路连通,所述皮带输送机右侧的感压板底部的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缸的伸出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皮带输送机的物料状态调整出料漏斗的出料,防止皮带输送机跑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机校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皮带输送机智能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皮带运输机存在物料上料不均现象,物料时多时少落入下部皮带运输机,容易造成皮带运输机上的物料不均匀,从而导致皮带运输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偏移,皮带发生偏移后需要人工停机纠偏,严重影响运输效率,且发现不及时还容易造成皮带磨损、撕裂,物料洒落、堵料,难以保证皮带运输机的正常作业,还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皮带输送机智能纠偏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带运输机存在物料上料不均现象,物料时多时少落入下部皮带运输机,容易造成皮带运输机上的物料不均匀,从而导致皮带运输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偏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皮带输送机智能纠偏装置,包括出料漏斗、皮带输送机、纠偏板及液压油缸,所述出料漏斗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皮带输送机的正上方,所述出料漏斗的出口与所述皮带输送机对齐,所述液压油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入所述出料漏斗内,所述活塞杆伸入所述出料漏斗的一端连接有一块纠偏板,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感压板,所述感压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液压泵,所述皮带输送机左侧的感压板底部的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缸的回缩管路连通,当所述皮带输送机左侧的液压泵被压缩时,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回缩,所述皮带输送机右侧的感压板底部的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缸的伸出管路连通,当所述皮带输送机右侧的液压泵被压缩时,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通过油缸支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出料漏斗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两端均设置有导轮,所导轮贴附于所述感压板的上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漏斗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防溅筒,所述防溅筒与所述皮带输送机之间的间距为15cm-30cm。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皮带输送机上的物料状态通过液压油缸上的活塞杆驱动纠偏板,通过纠偏板对出料漏斗的出料起到调整作用,保证皮带输送机上的物料均匀,可有效防止皮带输送机由于物料不均匀导致的跑偏,保证了皮带输送机工作的平稳性及可持续性,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输送皮带的磨损、撕裂,大大提高了皮带输送机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皮带输送机右侧的物料较多时,物料对所述皮带输送机右侧的感压板的压力较大,其底部的液压泵对液压油缸输出的油压更大,此时液压油缸驱动活塞杆伸出,纠偏板对右侧的物料进行遮挡,减少了物料落入右侧的量,保证了皮带输送机上的物料的均衡;当皮带输送机左侧的物料较多时,物料对所述皮带输送机左侧的感压板的压力较大,其底部的液压泵对液压油缸输出的油压更大,此时液压油缸驱动活塞杆回缩,减少了纠偏板对右侧的物料进行遮挡,增加了物料落入右侧的量,保证了皮带输送机上的物料的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料漏斗,2、皮带输送机,3、纠偏板,4、液压油缸,5、固定支架,6、活塞杆,7、感压板,8、液压泵,9、油管,10、油缸支座,11、导轮,12、防溅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754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重型铰卡发动机舱
- 下一篇:一种新型授料斗辅助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