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感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91325.7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7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杰;魏东升;孙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罗宾森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感报警装置,具体涉及烟感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报警器,报警器包括报警壳体,报警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头,传感头的外部设置有与报警壳体进行固定连接的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外侧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条形槽,报警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扬声器,扬声器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与报警壳体正面相接触的安装盖板,安装盖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与充电桩体进行螺纹连接的连接螺钉,报警壳体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电极连接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报警器,可以利用传感头进行烟雾浓度的监测工作,并当浓度超过预设值后,切断充电桩体内部的电路回路,降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感报警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感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电机代替燃油机,由电机驱动而无需自动变速箱,传统的内燃机能把高效产生转矩时的转速限制在一个窄的范围内,这是为何传统内燃机汽车需要庞大而复杂的变速机构的原因,而电动机可以在相当宽广的速度范围内高效产生转矩,在纯电动车行驶过程中不需要换挡变速装置,操纵方便容易,噪音低,电动车逐步增加,充电桩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大。
充电桩的安装地点和使用环境多种多样,车辆的电池也有所区别,在充电桩的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恶劣的环境以及充电桩内部线路故障等因素的影响,使充电设备器件的烧毁,而现有的充电桩均不具备报警装置,无法及时进行设备的抢修,且对于充电汽车而言,不能及时发现充电桩故障,既会影响行程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感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充电桩均不具备报警装置,无法及时进行设备的抢修,且对于充电汽车而言,不能及时发现充电桩故障,既会影响行程还存在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感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壳体,所述报警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头,所述报警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扬声器,所述报警壳体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电极连接片。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头的外部设置有与报警壳体进行固定连接的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外侧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条形槽,通过对防护套管的使用有利于对传感头进行保护,防止物体撞击影响传感头的灵敏度。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报警器的外部设置有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正面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背面设置有开设在充电桩体内部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开设在充电桩体内部的电极卡槽,两个所述电极连接片分别位于两个电极卡槽的内部,所述报警壳体位于第一容纳腔的内部,通过对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使用有利于将报警器安装在充电桩体的内部,并对充电桩体内部的线路进行监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扬声器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与报警壳体正面相接触的安装盖板,所述安装盖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与充电桩体进行螺纹连接的连接螺钉,通过对安装盖板的使用有利于将报警壳体固定在充电桩体的内部,便于传感头持续对充电桩体的内部进行监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腔正面的顶部设置有与充电桩体进行固定连接的铰链支座,所述铰链支座的内部铰接有铰链杆,所述铰链杆的中部铰接有铰链管,所述铰链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通过对防护盖板的使用有利于对扬声器进行防护,避免外部物体撞击。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盖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百叶导流板,通过利用多个百叶导流板可以将雨水阻挡在防护盖板的正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桩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桩底座,所述充电桩体顶部的正面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充电桩体中部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通过利用显示面板和控制面板便于使用者在充电过程中,对各项充电数据进行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罗宾森电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罗宾森电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91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