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动生产线的电气柜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93905.X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91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晗霞;徐苇杭;窦宇翔;许哲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湖南楚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68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生产线 电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生产线的电气柜,所述柜体的后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装配机构,且柜体的前侧连接有封闭门,所述柜体的一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对称嵌入连接有主线牵引套,且柜体的另一侧对称嵌入连接有分线牵引套,所述柜体的内侧对称设置有电气安装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装配机构对柜体的水平旋转支撑,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电气柜的水平安装角度进行灵活调节,使工作人员便捷的将电气柜与生产线进行装配,且在对电气柜装配使用过程中,通过对电气安装机构中电气板架的升降调节,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主控开关、分控开关、执行开关等电气元件进行灵活装配工作,降低工作人员的装配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自动生产线的电气柜。
背景技术
生产线就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线活动所构成的路线,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生产线使用逐渐成熟,其通过电气元件的自主控制,实现无人操控运转,而在自动生产装配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电气柜对各类电气元件进行统一装配工作。
经检索,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生产线IPC工控机的调试电气柜(公开公告号CN212851258U),包括设置在柜体上并与柜体铰接的调试系统面板、设置在柜体内部的电气件安装机构以及设置在柜体上部的工作站支架,方便移动到合适的视角进行设备的操作,对于各种单机设备进行数据的存储以及相关设备的参数设置,此类装置整体结构精简,占地空间小,操作简便,材料使用铝合金,高度集成了IPC工控机调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软件,可形成最终的调试标准设备,灵活性较高,所有单个设备均可进行模块化替换,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此类装置在装配使用过程中,对于电气柜的安装角度调节不便,不便于工作人员将电气柜与生产线装配使用,且在对各类电气元件组装过程中,传统的组装架多为固定形式,限制了电气元件的灵活装配性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生产线的电气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生产线的电气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生产线的电气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后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装配机构,且柜体的前侧连接有封闭门,所述柜体的一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对称嵌入连接有主线牵引套,且柜体的另一侧对称嵌入连接有分线牵引套,所述柜体的内侧对称设置有电气安装机构;
所述电气安装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柜体内侧的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两侧对称嵌入设置有锁合齿条,且导轨架的外侧套接有导向卡套,所述导向卡套的前侧设置有电气板架,且导向卡套的两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卡合有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的外侧套接有压缩弹簧,且导向滑杆的一端延伸至导轨架的内侧设置有锁合棘爪,所述导向卡套的两侧位于顶端位置处对称设置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顶端连接有启闭推柄,且旋转座的底端连接有臂力连杆,所述臂力连杆与导向滑杆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定位立杆,所述定位立杆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安装座,且定位立杆的外侧对称套接有两组旋转轴套,所述旋转轴套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座,且旋转轴套的后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立杆的外侧对称开设有与定位通孔相对应的调节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轴套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轴承套,且旋转轴套通过轴承套与定位立杆套接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通孔的数量不少于八组,且调节通孔呈环形对称排列,所述调节通孔与定位通孔的内侧均配套有定位插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气安装机构的数量为三组,且电气安装机构等间距对称排列,所述三组电气安装机构中电气板架的数量从左至右依次为一组、三组、六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合棘爪的齿牙与锁合齿条的齿牙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939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管内无损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拆装的轻量化载人式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