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05739.0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2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军;吴铁军;邢喜东;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50 | 分类号: | A62C3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俞牡丹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大 双层 城市 隧道 泡沫 喷雾 监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所述泡沫水喷雾阀组设于箱体内,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第一压力变送器,其设于雨淋报警阀上并用于检测雨淋报警阀的控制腔内的压力;第二压力变送器,其设于消防水进水管上,用于检测消防水进水管的压力;水浸传感器,其设于所述箱体内,检测阀组箱内是否有渗漏现象;中央处理器,其与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和水浸传感器均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监控泡沫水喷雾阀组,远程监控系统判断操作简单,能够较精准、快速的判断出故障问题,大大缩短寻找问题的时间,为及时解决故障问题起到很重要的因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消防智能监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公路城市隧道火灾在起火后10—15min之内热释放速率快速增长,温度急剧上升,大部分火灾在5-10min之内即可达到1000℃以上。隧道火灾场景主要取决于交通工具的类型。火灾的热量输出以热辐射为主,并决定温度;而烟气层的热散失则以对流为主,对温度影响很小,因此在高温时得到的热量总是超过散失的热量。由于隧道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下结构,大多数热量被隧道顶、壁吸收。同时,热的烟气层和顶壁通过辐射将热传递给火焰而加剧火灾的发展速率。所以隧道火灾如果不能在引燃阶段扑灭,会很迅速地形成完全发展火,并伴随着急速升温。一般的火灾场景可以假设为:多辆小汽车火灾、公共汽车火灾、载货卡车火灾和可燃液体或石油/气槽车火灾。其火灾持续时间、热释放速率等情况因对象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由于隧道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下结构,火灾中释放的大部分热量将被隧道顶、壁吸收,而热烟气层和热顶壁同时又通过辐射将热传递回火焰,加剧火灾。因此,隧道火灾如果不能在引燃阶段扑灭,会迅速发展成完全发展火,并使附近区域的温度急速上升。
为了保证隧道安全施工,通常需要在隧道内部设置消防灭火系统,常用的灭火系统为泡沫水喷雾阀组系统,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无法及时对阀组系统出现的故障做出判断和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寻找故障原因,导致整体灭火系统处于长时间不能正常使用的状态,隧道的消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其能够对阀组系统进行远程压力监测,对阀组系统的故障问题及时作出判断,及时安排定点出勤维护,提高故障问题分析的效率,缩短故障问题寻找时机,保证隧道的消防安全。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所述泡沫水喷雾阀组设于箱体内,所述监控系统包括:
第一压力变送器,其设于雨淋报警阀上,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用于检测雨淋报警阀的控制腔内的压力;
第二压力变送器,其设于消防水进水管上,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用于检测消防水进水管的压力;
水浸传感器,其设于所述箱体内;
中央处理器,其与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和所述水浸传感器均信号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所述中央处理器还与雨淋报警阀的电磁阀信号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泡沫水喷雾阀组的上信号蝶阀、下信号蝶阀和压力开关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的型号为西门子P200。
优选的是,所述的长大双层过江城市隧道泡沫水喷雾阀组监控系统,所述水浸传感器为光电式水浸传感器,型号为XW-DC-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05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