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滇黄精种苗组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15364.6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96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白奕;白鹏;白英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李孝明 |
地址: | 677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精 种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滇黄精种苗组培装置,包括组培瓶和过滤膜;组培瓶由瓶身以及用于旋合于瓶身瓶口处的瓶盖组成;瓶盖由第一瓶盖和第二瓶盖组成;第一瓶盖的下部与瓶身瓶口旋合连接,在第一瓶盖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上竖直贯穿开设有与瓶身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凸起部上沿径向圆周方向分别设有两个同轴的环状凹槽部;第二瓶盖包括上盖体,上盖体上竖直贯穿开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上盖体的下端面上对应所述凹槽部设有相应的环状凸棱部;过滤膜通过第一瓶盖挤压扣合于第一通道的顶端面上以及凹槽部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使用时对外界杂物密封可靠性的前提下,便于快速安装和更换过滤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培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滇黄精种苗组培装置。
背景技术
组培瓶用于培养生物单元,传统的组培瓶包括瓶体以及用于旋合于瓶体瓶口处的瓶盖,在瓶盖上开设有孔洞以使得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瓶体中。
通常为了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生物体)进入到瓶体中,现有技术中往往在瓶体的孔洞处覆盖过滤膜组件,且过滤膜组件一般是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瓶盖连接。但是,过滤膜通过粘结的方式一方面不容易固定,且维护更换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滇黄精种苗组培装置,在保证使用时对外界杂物密封可靠性的前提下,便于快速安装和更换过滤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滇黄精种苗组培装置,包括组培瓶和过滤膜;所述组培瓶由瓶身以及用于旋合于瓶身瓶口处的瓶盖组成;所述瓶盖由第一瓶盖和第二瓶盖组成;所述第一瓶盖的下部与瓶身瓶口旋合连接,在第一瓶盖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竖直贯穿开设有与瓶身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凸起部上沿径向圆周方向分别设有两个同轴的环状凹槽部;所述第二瓶盖包括上盖体,上盖体上竖直贯穿开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上盖体的下端面上对应所述凹槽部设有相应的环状凸棱部;所述过滤膜通过第一瓶盖挤压扣合于第一通道的顶端面上以及凹槽部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为同轴布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为柱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径向直径小于第二通道的径向直径。
优选的,所述凸棱部与上盖体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粘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培装置,组培瓶的瓶盖采用第一瓶盖和第二瓶盖的结构设计,配合在第一瓶盖上设有凹槽部,第二瓶盖上设有相应的凸棱部;过滤膜卡扣在第一瓶盖和第二瓶盖之间,如此设计,不仅保证了使用时对外界杂物密封的可靠性,而且非常便于对过滤膜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膜,2-瓶身,3-第一瓶盖,4-第二瓶盖,5-凸起部,6-第一通道,7-凹槽部,8-上盖体,9-第二通道,10-凸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滇黄精种苗组培装置,包括组培瓶和过滤膜1;所述组培瓶由瓶身2以及用于旋合于瓶身2瓶口处的瓶盖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153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碳纳米管结构的光电池器件
- 下一篇:一种电梯检修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