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用气密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17044.4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12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镜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龚英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气密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用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半包围结构的工装座、设于工装座半包围腔体内的连接密封件及通过旋转使所述连接密封件在工装座内轴向活动的转轴,所述的转轴一端与连接密封件接触,另一端伸出工装座并在端部设有用来旋转转轴的手轮,所述的转轴通过设有通孔的固定板与连接密封件连接,固定板与转轴的径向及轴向均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工装座径向一端开口,轴向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轴向开口一端设有用于卡设在防爆防水透气阀卡槽内的卡爪,所述的连接密封件为磁铁组件或压套组件,所述的磁铁组件设有与检测设备的气管连接的检测接头及与检测接头内孔连通的向电池包内进行充气或对电池包进行抽真空的通气通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检测装置,特别是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用气密检测装置,属于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电池包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到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因此电池包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气密检测,以判断电池包的防水、防尘能力。
电池电芯内装有大量化学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混合气体和液体,并不断积聚压力,所以电池包设置有防爆防水透气阀,及时平衡电池包内外压差,以避免压力积聚过度导致电池爆炸。现有的动力电池包气密检测方法,利用电池包气密检测工装内的磁铁吸力吸起电池包上的防爆防水透气阀阀芯,从而打开防爆防水透气阀,向电池包内部充气或抽真空,检测电池包是否漏气来验证电池包的密封性。电池包气密检测工装一般采用以下结构:(1)专利号CN201821571934.0中的气密检测夹具结构,此种结构防爆防水透气阀阀体边缘的凸台与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是通过夹具上的压缩弹簧预紧力实现有效平面密封的,因此当密封检测完成后手柄上提时,需克服较大的弹簧压缩力,操作费力;夹具在轴向长度上不仅需要留有检测的操作行程,还要考虑压缩弹簧的安装空间,导致夹具在轴向长度上较长。(2)是一种在上述(1)基础上的改型,增加了电源集成控制箱、直线伸缩机构(气缸),由安装在气密检测夹具轴向末端的气缸替代压缩弹簧功能,不仅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还增加了夹具的自重,同时占用空间大,轴向长度也较长,而且检测点受限(需配置电源集成控制箱)。上述两种现有技术,由于检测接头径向位置不可调,因此检测安装时要注意检测接头的朝向,否则会在检测设备的气管与检测接头安装对接时操作不便。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6.1.3条 “对于由车体包覆并构成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或系统,可带箱体或车体测试”,但由于随车检测留给气密检测工装的空间有限,因此现有技术的电池包气密检测工装无法满足随车检测的工况,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用气密检测装置,小巧轻便,特别是轴向长度短,操作省力,可用于电池包的随车气密检测工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用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半包围结构的工装座、设于工装座半包围腔体内的连接密封件及通过旋转使所述连接密封件在工装座内轴向活动的转轴,所述的转轴一端与连接密封件接触,另一端伸出工装座并在端部设有用来旋转转轴的手轮,所述手轮与转轴采用螺纹连接固定或采用销钉固定,手轮的外径作滚花处理。所述的转轴通过设有通孔的固定板与连接密封件连接,固定板与转轴的径向及轴向均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工装座径向一端开口,轴向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轴向开口一端设有用于卡设在防爆防水透气阀卡槽内的卡爪,所述卡爪的造型及大小尺寸与防爆防水透气阀的卡槽相匹配。所述的连接密封件与防爆防水透气阀的连接面处设有密封圈,所述的连接密封件为磁铁座组件或实现对防爆防水透气阀密封的压套组件,所述的磁铁座组件设有与检测设备的气管连接的检测接头及与检测接头内孔连通的向电池包内进行充气或对电池包进行抽真空的通气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镜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镜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17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