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壁全层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17932.6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4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张琳;王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尚睿致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2 | 代理人: | 常娥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壁 缝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壁全层缝合器,包括手柄部、固定部、缝合部和穿刺部。手柄部包括可牵拉的第一联动机构;固定部包括中心筒、联动杆、连接杆、穿线杆,中心筒一端与手柄部连接,联动杆位于中心筒内且部分伸出中心筒,联动杆一端与第一联动机构连接;缝合部包括穿线杆、叶片,穿线杆具有两个,穿线杆一端活动连接在中心筒远离手柄端处的内侧面,另一端伸出中心杆设置,穿线杆与联动杆之间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穿线杆另一端具有穿线孔,叶片具有三个,叶片内侧与联动杆的外侧之间具有可牵拉的第二联动机构;穿刺部包括穿刺针本体和手把。本实用新型仅需操作者一人可帮助术者在手术中方便、快速、有效进行腹壁全层缝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壁全层缝合器。
背景技术
现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手术中腹壁全层伤口,通常用传统的分层缝合方法,但分层缝合较直接全层缝合效率低。
传统外科分层缝合费事费力,手术中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影响手术效率,由于外科医生手法不同,甚至影响患者伤口预后。
急救现场中,如果遇到患者较长的腹壁全层裂伤,需要先急救关闭腹腔,传统外科手动缝合费时,容易影响急救效率。外科手术中针线缝合一旦弯针掉入腹腔,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在急诊紧急情况下,操作者容易紧张,容易发生意外,这将极大影响救援效率。
一些腹腔镜下手术的微创伤口,传统外科分层缝合,需要术者手动缝合,手术视野狭小,操作不方便。并且由于患者体质差异,一些腹壁脂肪层较厚的患者,缝合时容易出现进针针距不均匀,导致分层缝合组织对位有偏差,容易造成伤口疤痕裂开,影响患者预后。已经有Meta研究证实全层连续缝合可明显的降低切口疝和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全层缝合优于分层缝合。
特别对于一些肥胖症患者,其腹壁脂肪层较厚,对于长度较短的腹壁伤口,传统外科缝合针较难进入伤口内穿过全层的腹壁脂肪组织,术者尝尝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缝合、对位,造成不必要的手术时间延长。
目前临床尚未有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腹壁全层缝合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腹壁全层缝合器,以解决现有对腹壁手动分层缝合的方法缝合效率低且缝合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壁全层缝合器,包括:
手柄部,所述手柄部包括可牵拉的第一联动机构;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中心筒、联动杆、连接杆、穿线杆,所述中心筒一端与所述手柄部连接,所述联动杆位于所述中心筒内且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中心筒,所述联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连接;
缝合部,所述缝合部包括穿线杆、叶片,所述穿线杆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穿线杆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中心筒远离所述手柄端处的内侧面,另一端伸出所述中心筒设置,所述穿线杆与所述联动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穿线杆另一端具有穿线孔,所述叶片具有三个,所述叶片内侧与所述联动杆的外侧之间具有可牵拉的第二联动机构;
穿刺部,所述穿刺部包括穿刺针本体和手把。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柄部包括:
第一手持件、第二手持件,所述第一手持件与第二手持件一端活动连接且形成夹角,所述中心筒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持件与第二手持件的连接处连接;
所述第一手持件靠近所述中心筒,所述第二手持件远离所述中心筒;
所述第一手持件与第二手持件内形成有内腔,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位于第一手持件与第二手持件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第一联动机构通过牵拉杆与所述第一手持件连接。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17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反光作用的门头屏显示板
- 下一篇:拖拉机覆盖件冲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