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检测及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22677.4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82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薄宇琦;李珂;朱江宏;杨航;李铁一;石琪萍;彭映杰;王海时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孙元伟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检测 定位 系统 | ||
1.一种管道检测及定位系统,包括MCU,还包括分别与MCU电相连的控制模块、检测模块、电力载波模块、5G无线通信模块,还包括依次电相连的电力线、AC/DC模块、双向DC/DC开关电源模块、备用电源、与AC/DC模块电相连的BUCK开关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与双向DC/DC开关电源模块电相连,备用电源与双向DC/DC开关电源模块电相连,所述检测模块用以检测管道参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电源模块,辅助电源模块与MCU、控制模块、检测模块、电力载波模块、5G无线通信模块、AC/DC模块、双向DC/DC开关电源模块中所有芯片分别电相连;
其中,
辅助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1~U7、电阻R1、滑动变阻器RP1、电容C3~C18、电源VCC、电源VCC2、输出端OUT、输出端OUT1~OUT6,芯片U1、芯片U7的型号均为AMS1117,芯片U2的型号为LM7805,芯片U3、芯片U6的型号为LM7812,芯片U4的型号为LM7903、芯片U5的型号为LM7905;
U1的引脚3接VCC,U1的引脚3、C4、地依次电相连,U1的引脚2接输出端OUT6,U1的引脚2、R1、RP1的一端依次电相连,RP1的另一端接地,U1的引脚2、C3、地依次电相连,U1的引脚1接RP1的滑动端;
U2的引脚1接VCC,U2的引脚1、C5、地依次电相连,U2的引脚2接地,U2的引脚3接输出端OUT1,U2的引脚3、C6地依次电相连;
U3的引脚1接VCC,U3的引脚1、C7、地依次电相连,U3的引脚2接地,U3的引脚3接输出端OUT2,U3的引脚3、C8地依次电相连;
U4的引脚1接VCC2,U4的引脚1、C9、地依次电相连,U4的引脚2接地,U4的引脚3接输出端OUT3,U4的引脚3、C14地依次电相连;
U5的引脚1接VCC2,U5的引脚1、C10、地依次电相连,U5的引脚2接地,U5的引脚3接输出端OUT4,U5的引脚3、C11地依次电相连;
U6的引脚1接VCC2,U6的引脚1、C12、地依次电相连,U6的引脚2接地,U6的引脚3接输出端OUT5,U6的引脚3、C13地依次电相连;
U7的引脚3接VCC,U7的引脚3、C15、地依次电相连,U7的引脚3、C16、地依次电相连,U7的引脚1接地,U7的引脚2接输出端OUT,U7的引脚2、C17、地依次电相连,U7的引脚2、C18、地依次电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检测及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力线沿被检测管道平行布置,多个依次电相连的检测模块沿电力线间隔布置,并与电力线电相连,多个检测模块依次标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检测及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备用电源模块包括锂蓄电池,当电力线中有电时,锂蓄电池通过双向DC/DC开关电源模块正向充电;当电力线短路、断路或者停电时,由锂蓄电池进行放电,通过双向DC/DC开关电源模块进行反向放电;
AC/DC开关电源模块包括芯片LT4320、IRF3710场效应管Q1、IRF3710场效应管Q2、IRF3710场效应管Q3、IRF3710场效应管Q4、电源E1、电容C1、插接件JP1、插接件JP2;
JP1的引脚1接芯片LT4320的引脚8,JP1的引脚,2接芯片LT4320的引脚1;
JP2的引脚1接芯片LT4320的引脚6,JP2的引脚2接芯片LT4320的引脚5;
LT4320的引脚1与Q1的S引脚、Q3的D引脚分别电相连;
LT4320的引脚2与Q1的G引脚电相连;
LT4320的引脚3与Q4的G引脚电相连;
LT4320的引脚4与Q3的G引脚电相连;
LT4320的引脚5与Q3的S引脚、Q4的S引脚分别电相连;
LT4320的引脚6与Q1的D引脚、Q2的D引脚分别电相连;
LT4320的引脚7与Q2的G引脚电相连;
LT4320的引脚8、Q2的引脚S、Q4的引脚D分别电相连;
C1的两端分别接JP2的引脚1、JP2的引脚2;
E1的两端分别接JP2的引脚1、JP2的引脚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226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缓冲功能的淋浴房
- 下一篇:一种蛇骨、插入部及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