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网附加导线用单夹型下锚拉线间绝缘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26760.9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74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旷永为;杨佳;肖琨;邓云川;陈纪纲;李朝阳;刘涛;陈可;邵岩;谭磊;刘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8 | 分类号: | B60M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附加 导线 用单夹型下锚 拉线 绝缘 | ||
接触网附加导线用单夹型下锚拉线间绝缘件,以有效避免拉线间因间隙不够,在高压,潮湿环境中形成的长期放电现象,降低下锚拉线被电气烧损风险,提高铁路运营安全。包括设置在两下锚拉线交叉处之间的绝缘盘,该绝缘盘固定安装在夹持装置上,夹持装置安装固定在一侧下锚拉线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附加导线用下锚拉线间阻断电流路径的绝缘件。
背景技术
接触网附加导线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般延线路与接触网同杆架设,为满足供电和机械受力方面的需要,接触网附加导线会被分成若干一定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段,且每个分段末端一般在接触网支柱上进行下锚。由于接触网附加导线均带张力架设,因此在下锚处会给支柱带来一定的附加弯矩,使支柱承受的荷载加大,为了抵消接触网附加导线在接触网支柱上所施加的弯矩,减少支柱及支柱基础上的荷载,一般在下锚支柱处沿线路方向安装下锚拉线,以达到支柱受力平衡的作用,拉线材质通常采用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绞线(GB/T 20492-2019)。
接触网附加导线同接触网导线一样,在工作状态下均为带电体,当附加导线兼有防雷、回流接地作用时,一般与接触网支柱之间采用不绝缘安装方式悬挂,即当接触网支柱采用钢柱类型时,钢柱可作为回流接地的一部分,将附加导线上的电流可以通过接触网钢柱流入大地。同理,在有下锚拉线的钢柱处,由于拉线的材质为稀土合金材料,具有导电性,则附加导线上的电流也会通过拉线流入大地。
在车站、车辆段所等铁路枢纽地方,接触网附加导线锚段会随铁路股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应拉线数量也会增加。受线路空间影响,在同一空间,时常存在两侧下锚拉线相互交叉的情况,加之路基宽度限制,致使拉线之间间隙不大,在高压,潮湿环境下,电流经拉线流入大地过程中容易形成放电现象,长时间会对下锚拉线进行烧损和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触网附加导线用单夹型下锚拉线间绝缘件,以有效避免拉线间因间隙不够,在高压,潮湿环境中形成的长期放电现象,降低下锚拉线被电气烧损风险,提高铁路运营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网附加导线用单夹型下锚拉线间绝缘件,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两下锚拉线交叉处之间的绝缘盘,该绝缘盘固定安装在夹持装置上,夹持装置安装固定在一侧下锚拉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两下锚拉线交叉处之间固定设置绝缘盘,能有效避免下锚拉线间因间隙不够,在高压,潮湿环境中形成的长期放电现象,降低下锚拉线被电气烧损风险,确保铁路运营安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触网附加导线用单夹型下锚拉线间绝缘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触网附加导线用单夹型下锚拉线间绝缘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触网附加导线用单夹型下锚拉线间绝缘件半剖图。
图中所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下锚拉线10、绝缘盘20,夹持装置30、绝缘夹板31,绝缘盖板32,螺栓连接组件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接触网附加导线用单夹型下锚拉线间绝缘件包括设置在两下锚拉线10交叉处之间的绝缘盘20,该绝缘盘20固定安装在夹持装置30上,夹持装置30安装固定在一侧下锚拉线10上。通过绝缘盘20能有效避免下锚拉线间因间隙不够,在高压,潮湿环境中形成的长期放电现象,降低下锚拉线被电气烧损风险,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267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