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贴片式桥丝点火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28298.6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84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韩延江;曾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全安密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12 | 分类号: | F42B3/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贴片式桥丝 点火 元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爆火工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贴片式桥丝点火元件,包括桥丝、封塑块及两结构相同的桥丝连接端子,桥丝连接端子包括贴片部、连接臂和压接弯头,贴片部和压接弯头分别位于连接臂两端;两个桥丝连接端子的贴片部相对间隔固定在封塑块一端面,且贴片部的底面露出封塑块;桥丝两端分别压接在两个桥丝连接端子的压接弯头内,且压接弯头与桥丝两端焊接固定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片式桥丝点火元件价格低廉,贴装方便,桥丝的电阻精度和抗拉力高,适应自动化贴片生产,简单快速,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爆火工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片式桥丝点火元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电雷管,其主要由脚线、塑料塞、电子雷管控制模块、带有点火药的点火元件、加强帽、基础药和基础管壳组成,其中,点火元件是整个电雷管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当前常见的电子雷管控制模块点火元件有“药杯式高阻点火头”、“贴片电阻式点火头”,“药杯式高阻点火头”采用药杯保护点火药,药杯内设置有桥丝,“贴片电阻式点火头”采用进口点火贴片电阻为桥丝,目前这两种点火元件不仅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且均是采用史梯芬酸铅等高敏感度药剂为点火药,使得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安全性能低。对此,市场还有一种价格较低、安全性能较高的压接有桥丝的极薄的金属支架式点火元件,但其上压接的桥丝抗拉力小、易脱落导致电子雷管失效,桥丝与金属支架的压接部之间存在接触电阻,以及,桥丝压接部位在存放过程中还会发生应力回弹现象,引起桥丝电阻超差,且极薄的金属支架在组装到控制模块上时贴装不便,不适应自动化贴片生产,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片式桥丝点火元件,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提到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贴片式桥丝点火元件,包括桥丝、封塑块及两结构相同的桥丝连接端子,所述桥丝连接端子包括贴片部、连接臂和压接弯头,所述贴片部和压接弯头分别位于所述连接臂两端;两个所述桥丝连接端子的贴片部相对间隔固定在所述封塑块一端面,且所述贴片部的底面露出所述封塑块;所述桥丝两端分别压接在两个所述桥丝连接端子的压接弯头内,且所述压接弯头与所述桥丝两端焊接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列的有益效果为:封塑块将连接桥丝的两个桥丝连接端子固定为一体,构成易于贴装在电子雷管控制模块上的贴片式桥丝点火元件,桥丝连接端子固定封塑块的贴片部的底面露出封塑块,以与电子雷管控制模块的PCB板连接固定,封塑块易抓握及贴装定位,贴装便利,获得的桥丝点火元件适应工业流水线贴片生产,简单快速,生产效率高。桥丝两端分别压接在两桥丝连接端子的压接弯头内的同时,将压接弯头与桥丝在压接位置处焊接固定为一体,如此,桥丝与压接弯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桥丝不易脱落,能避免桥丝压接部位在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应力回弹现象,压接弯头与桥丝焊接固定为一体还能消除桥丝与压接弯头的接触电阻,提高桥丝的电阻精度和抗拉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可选的,两个所述桥丝连接端子的压接弯头之间的空隙长度小于所述桥丝的长度,压接固定后的所述桥丝的形状为朝与所述封塑块相反的方向拉成的外张弧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列采用上述可选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外张弧形形状的桥丝能使发热热能集中在弧形顶部,确保点火元件蘸药后电子雷管的点火效能。
可选的,所述压接弯头与所述桥丝两端以储能焊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桥丝为镍铬电阻合金丝。
本实用新型实施列采用上述可选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压接弯头与桥丝两端以储能焊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固定为一体,在通过储能焊焊接固定为一体时,压接弯头与桥丝两端是以储能焊冶金结合的方式结合为一体的,能更有效的消除桥丝与压接弯头的接触电阻,提高桥丝的电阻精度和抗拉力。根据点火需求,桥丝选择相应直径和电阻规格的镍铬电阻合金丝,钝感及高敏感度药剂均适用,蘸药时,可采用传统KK、KB等药剂为点火药,工艺简单,适应雷管厂原有设备设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全安密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全安密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28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