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圈装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38004.8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59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龙;梁耀;邵宇;谷宇杰;林将毅;厉文素;陶恩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P19/04;B65G47/14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装配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密封圈装配设备,包括机架、密封圈供料机构、密封圈转移机构、密封圈撑开机构、直线型驱动机构和支撑块;支撑块中设置有插孔,密封圈供料机构用于将密封圈输送到密封圈转移机构中,密封圈转移机构用于将来自密封圈供料机构的密封圈转移到插孔的后侧,直线型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密封圈撑开机构沿插孔的轴向方向移动,密封圈撑开机构用于抓取位于密封圈转移机构上的密封圈并将密封圈套装到工件的端部上,插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密封圈撑开机构的前端插入到插孔中并撑开密封圈后,且当密封圈撑开机构向后移动时,环形台阶用于与密封圈相抵靠;本实用新型能够给密封圈与工件的装配过程带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圈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件上套装密封圈的过程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即工作人员需要手持工件并将密封圈套装到工件的端部上,由于密封圈与工件的装配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从而存在费时费力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装配设备,其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将密封圈装配到工件上,从而能够给密封圈与工件的装配过程带来方便,且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装配设备,包括机架、密封圈供料机构、密封圈转移机构、密封圈撑开机构、直线型驱动机构和支撑块,密封圈供料机构、密封圈转移机构、直线型驱动机构和支撑块均安装在机架上,密封圈撑开机构安装在直线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上;支撑块中设置有用于供工件的端部由前向后插入的插孔,密封圈供料机构用于将密封圈输送到密封圈转移机构中,密封圈转移机构用于将来自密封圈供料机构的密封圈转移到插孔的后侧,直线型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密封圈撑开机构沿插孔的轴向方向移动,密封圈撑开机构用于抓取位于密封圈转移机构上的密封圈并将密封圈套装到工件的端部上,插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密封圈撑开机构的前端插入到插孔中并撑开密封圈后,且当密封圈撑开机构向后移动时,环形台阶用于与密封圈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装配设备,其中,密封圈供料机构包括振动上料盘和输送轨道,振动上料盘固定在机架上,输送轨道的进料端与振动上料盘的出料端连接,振动上料盘用于将位于振动上料盘中的密封圈输送到输送轨道中,输送轨道的出料端处由后向前活动穿设有插杆,机架上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插杆的后端固定,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插杆的前端用于插入到位于输送轨道中且靠近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密封圈中,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插杆的前端从位于输送轨道中且靠近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密封圈中脱出;通过采用这种密封圈供料机构后,来自振动上料盘的密封圈能够经输送轨道进入到密封圈转移机构中,此外,通过第一气缸和插杆的设置,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展以使插杆的前端插入到位于输送轨道中且靠近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密封圈中后,如密封圈转移机构从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下方移开时,能够避免位于输送轨道中的密封圈出现自由下落的现象,当密封圈转移机构移动到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下方后,且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插杆的前端能够从位于输送轨道中且靠近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密封圈中脱出,这样一来,能够使得来自输送轨道的密封圈落入到密封圈转移机构中。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装配设备,其中,密封圈转移机构包括承载座和第二气缸,承载座可左右滑动地连接在机架上,承载座上设置有上端及后侧开口且用于仅供一个密封圈进入的暂存槽,第二气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承载座固定,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承载座向左滑动以使暂存槽移动到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下方,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承载座向右滑动以使暂存槽移动到插孔的后侧;通过采用这种密封圈转移机构后,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后,第二气缸能够带动承载座向左滑动复位以使位于承载座上的暂存槽移动到输送轨道的出料端的下方,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二气缸能够带动承载座向右滑动以使位于承载座上的暂存槽移动到插孔的后侧,也即能够将位于暂存槽中的密封圈移动到插孔的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未经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38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