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却系统及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81691.1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45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彭爱文;薛飞;蔡宪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16;B60L53/31;H05K7/2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常莹莹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系统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充电装置。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进行制冷剂的循环;冷却液循环回路,进行冷却液的循环,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至少为两条,其中至少一条冷却液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液为绝缘冷却液,所述绝缘冷却液用于对充电枪进行冷却;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对应连通,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却液完成换热。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冷却系统和充电枪,所述充电枪的内部与循环绝缘冷却液的冷却液循环回路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方式冷却效率低,难以实现对充电桩和充电枪的同时散热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当汽车缺电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充电。充电过程就是把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成电动汽车需要的直流电,在转换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全部转换,部分损耗以热的形式消耗,且其它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的热量,这时就需要一个散热系统对产生的热量进行转移带走,使充电桩在一个可靠、稳定的环境下工作。
现有大功率充电设备的冷却方式都是风冷,如申请号为CN202110445295.3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热管式散热系统,并具体公开了:热管换热器式的充电桩主体是利用热管换热器主体将充电模块吹出的高温空气通过热交换方式进行降温,将降温后的冷空气再次输送给充电模块进气口,以此使充电桩主体内部空气进行循环达到可控的热平衡。上述申请中的散热系统可起到对充电桩内部的一定的散热作用,但是其散热效率低,且难以实现对充电桩和充电枪的同时散热。
还出现液冷的冷却方式,如申请号为CN202022424494.X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小区低速充电桩安全监管系统,并具体公开了:在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桩体内产生热量,使用者启动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将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管泵入冷却盘管,冷却盘管通过安装板吸收安装腔内的热量,降低安装腔内的温度,然后冷却盘管内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管和回水口进入循环水箱,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的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冷却水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向蒸发器传递,蒸发器吸收导热板的热量,蒸发器内的液体制冷剂汽化,然后通过导管进入压缩机,经过压缩后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液体制冷剂,然后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蒸发器不断吸收循环腔内的热量,降低冷却水的温度,然后冷却水在吸收安装腔内的热量,达到循环降温的目的,实现了能够对充电桩进行散热,降低充电桩内的温度,减少充电桩发生危险的可能。
上述的液冷方式相较于风冷方式,冷却效率有所提高,但冷却效率有限,其无法对充电枪和充电桩同时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方式冷却效率低,难以实现对充电桩和充电枪的同时散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及充电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系统,包括:
制冷剂循环回路,进行制冷剂的循环;
冷却液循环回路,进行冷却液的循环,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至少为两条,其中至少一条冷却液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液为绝缘冷却液,所述绝缘冷却液用于对充电枪进行冷却;
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对应连通,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却液完成换热。
本申请的冷却系统,通过设置至少两条冷却液循环回路通过蒸发器与制冷剂循环回路进行换热,如此两条冷却液循环回路可通入相同或不同的冷却液。进一步设置至少一条冷却循环回路中循环绝缘冷却液,绝缘冷却液用于对充电枪进行冷却,可与充电枪内的电缆接触冷却,冷却效率高,且安全性好。其它的冷却液循环回路可用于对充电桩等其它结构进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条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循环非绝缘冷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81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加工机床
- 下一篇:一种消毒棉片生产用的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