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锡精炼硫渣强化硫化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87645.2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21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夫;马进萍;黄大鑫;杨斌;徐宝强;田阳;陈秀敏;杨红卫;杨佳;吴鉴;陈昌明;周生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4/08 | 分类号: | C22B4/08;C22B7/04;C22B25/02;C22B25/06;C22B15/00;C22B9/04;C22B4/04;B01F33/50;B01F35/32;B01F27/92;B01F35/9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6066 | 代理人: | 郭普堂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炼 强化 硫化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锡精炼硫渣强化硫化的设备,包括反应斗、加热部件、搅拌部件。所述反应斗设有进料口、进气口、出气口、真空泵接口、出料口,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外壳和电阻丝,电阻丝包裹反应斗的外侧壁,所述搅拌部件包括电机、联轴器、转轴、搅拌杆,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上的搅拌杆在反应斗内转动搅拌。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气口、出气口、真空泵接口实现反应斗内密闭无氧环境;通过电阻丝为反应斗内硫化反应提供热量;通过搅拌部件实现物料在反应斗内的搅拌,使得硫化反应得以进行,得到易于分离的硫化产物。本实用新型硫化率高、一次硫化物料量大,温度控制精准、热效率高、易于自动控制,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硫化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锡精炼硫渣强化硫化的设备。
背景技术
硫渣是粗锡火法精炼加硫除铜过程产生的废渣,主要元素为锡、铜、硫,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危险废弃物。硫渣现有处理工艺主要为火法和湿法联合,采用电解、焙烧、浸出等手段分离渣中有价金属,但杂质在流程中的循环、积累,使得开路困难,导致冶炼中间产物数量增大,使冶炼过程能耗增加、成本上升。
利用硫化挥发技术处理硫渣,可实现锡精炼硫渣中锡与铜的分离,并生产出硫化亚锡。该处理过程绿色环保,形成锡精炼硫渣的全新技术路线,不仅能够完善真空条件下熔炼基础体系和真空冶金理论体系,同时也可为我国其他冶炼渣处理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支撑。
但锡精炼硫渣硫化过程,硫挥发能力较强,导致硫化效率低,因此亟待研发一种可提高硫化效率的锡精炼硫渣强化硫化设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锡精炼硫渣强化硫化的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锡精炼硫渣强化硫化的设备,包括反应斗、加热部件、搅拌部件,反应斗顶部设有顶面,顶面设有进料口、进气口、出气口、真空泵接口,进料口、进气口、出气口、真空泵接口周向均匀分布在反应斗的顶面上,进料口、进气口、出气口都设有阀门,真空泵接口通过阀门与真空泵连接,反应斗底部中央设有出料口。打开真空泵开关,真空泵抽取反应斗内的空气,降低反应斗内氧气浓度,实现反应斗内的无氧条件。从进气口向反应斗内充入惰性气体氩气,将反应斗内的氧气从出气口排出,实现反应斗内的无氧条件。
加热部件包括外壳和电阻丝,外壳包裹并支撑反应斗的侧壁,外壳底部设有底部支架,底部支架通过外壳支撑反应斗不与地面接触,方便反应后的产物从反应斗底部中央的出料口排出。电阻丝位于外壳内部,电阻丝加热具有加热温度范围广、温度可控、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电阻丝环向包裹反应斗的外侧壁加热,使得反应斗内腔温度提升更快、受热更均匀。
搅拌部件包括电机、联轴器、转轴、搅拌杆。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反应斗的顶面中央上方,电机由支架支撑不与反应斗顶面接触,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轴顶端连接。转轴贯穿反应斗的顶面,转轴的顶端部分位于电机与反应斗顶面之间,转轴的底端部分位于反应斗内腔中。搅拌杆安装在位于反应斗内腔中的转轴上。
进一步地,反应斗内侧壁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电阻丝的电源连接,当温度达到温度传感器设定的数值时,控制器会控制电阻丝停止加热,实现温度控制精准,易于自动控制。
进一步地,出料口安装有出料球阀,出料球阀设有阀杆,球阀结构简单,密封性好,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反应斗呈倒锥体形,反应斗采用倒锥体形设计有利于反应物料从底部出料口排出,同时也方便反应斗被加热部件的外壳支撑。
进一步地,外壳呈长方体形,外壳的顶面和底面设有和反应斗侧壁相匹配的圆孔,外壳的顶面和底面的圆孔与反应斗侧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87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